交通的目的就是运人或者运货 , 华为基于30多年积累的ICT技术优势和深耕交通行业20多年的丰富经验 , 提出面向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方法论:综合大交通数字化转型 , 即把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ICT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 最终实现“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数字化愿景 , 全面提升交通行业安全、效率、体验 。
文章图片
具体而言 , 可以总结为“三个一” , 即一张脸、一张单、一张图 。
一张脸:即以旅客为中心 , 沿着旅客出行路线 , 构建全场景、个性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精准服务 , 打造出行更便捷、体验更幸福的“出行一张脸” 。 通俗一些讲 , 就是旅客通过“一张脸”就可以在“海、陆、空、铁”之间无缝衔接的出行 。
一张单:即以货物为中心 , 货物的流转从最开始某一张物流订单的生成 , 到全流程的仓储、运输、配送、直至后台运营商的结算 , 一张单掌握全程 。
一张图:即面向运行的一张图 , 通过这张图 , 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交通资源实现从感知、监测、预警到指挥联动 , 以及各种复盘、仿真等全链条的、基本作业层面的管控 , 甚至可以实现更高层面、系统级别的风险预警、风险控制、风险联动、应急联动等 。
看全局:
用数据打破隔阂构建数字立方体
以前 , 交通企业一般以项目制进行管理和运营 , 总包-分包模式导致交通项目的产业链条比较长 。 比如 , 交通项目工程往往以某一条公路、某一条铁路、某一个机场或港口为单位进行建设 。 这种层层分包的建设模式导致交通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呈现碎片化、孤岛化状态 。 过去的交通管理不仅有“条” , 还有“块” 。 比如同样是高速公路也是各省各管一段 , 因为城际之间主体不同 , 协调难度也会非常大 。
交通行业的重要性决定 , 这个领域的信息化并不慢 , 一直都走得比较靠前 。 但是在传统的模式都是管理思维出发 , 项目制建设导致条块分割严重 , 这也导致很多项目建成即落后的尴尬局面 。
然而 , 未来十年 , 交通不再仅仅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几个垂直领域独立的客货运输 , 而是围绕旅客出行、货物运输形成的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大交通 。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 ,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 当爆发式增长的数据遇到空前的算力和联接力 , 所引发的聚变效应正全面地拉动行业数字化模式的变革 , 即从“以信息化设施进行业务辅助”全面转向“业务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 面对数字化转型 , 交通企业是不破不立 。 未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 则需要各交通子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 , 打破过去的行业壁垒和区域壁垒 , 实现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
【综合大交通时代呼啸而来,勾画数字交通新生态】当前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跨行业、跨区域 , 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 挑战中更蕴含着机遇 。 如何抓住交通数字化的历史拐点 , 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领航者 , 不仅要懂趋势 , 更从全局进行规划 。
华为结合多年实践 , 提出“1个综合大交通” , 未来交通是围绕旅客出行、货物运输形成的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 , 在解决乘客门到门出行、物资端到端流转的同时 , 带来更高时效、更高安全、更低成本及更好体验 。
也就是说 , 在做未来数字大交通规划的时候 , 要从管理思维转变为场景思维 , 主体从管理者变为使用者(人或物) , 打破行业壁垒、打破区域分割 , 要从全局出发做整体规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