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脸书公司更名看“元宇宙”受热捧 追逐投资热点需谨慎( 二 )


上述制度出台 , 从源头上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的管理 , 较好地遏制了利用更名“蹭热点”的“伪市值管理”行为 。
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
【由脸书公司更名看“元宇宙”受热捧 追逐投资热点需谨慎】实践表明 , 更名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一键美颜”的捷径 , 更不应该是迎合市场热点概念或配合大股东、董监高等利益相关方减持股份进行股价炒作的工具 。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 , 其名称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开始 , 也是维系信任、加深理解的基础 , 上市公司应当审慎进行更名决策 , 不可率性而为 。 投资者也应当更加理性客观看待公司更名事项 , 从内在投资价值角度 , 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质效、转型进程 , 以及基本面是否真正改善 。
说到底 , 更名“闹剧”其实只是尚在发展中的A股市场长期以来跟风投资、概念炒作的一个缩影 。 诚然 , 打造一家优质的企业需要持续的沉淀和积累 , 而讲故事、炒概念却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 。 因此 , 制造热点、追逐热点 , 就像是部分急功近利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心照不宣的“游戏” , 看起来“高大上”的市场热点却层出不穷、随手可得 , 于是疫苗、5G、区块链、碳中和、医美等概念股轮番上场 , 玩的都是“击鼓传花”赚快钱的套路 。 殊不知 , 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 市场也已无数次见证了跟风炒作、股价崩盘后的惨剧 。
譬如 , “蹭”特斯拉热点的秀强股份、“蹭”华为热点的诚迈科技、“蹭”口罩制造热点的延安必康等等案例不胜枚举 , 这些公司利用公告打“擦边球”“欲拒还迎” , 或通过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的方式 , 主动迎合炒作 , 股票基本面与行情走势、行业整体估值等在短时间内迅速偏离 , 辅以资金爆炒等因素 , 引发股价“大跃进”式的上涨 。 实践表明 , 绝大多数“爆炒股”在疯狂过后 , 终究要回归基本面 , 股价急速回调甚至“闪崩”被打回原形等情况屡见不鲜 。
说到底 ,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热点概念股就像是无根之草、无因之果 。 投资者如果无视公司基本面 , 一味追求市场热点 , 到头来很可能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只有大家都对那些热衷概念炒作、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坚决说“不” , 才能真正遏制这一市场“痼疾” 。
警惕追逐“元宇宙”投资热点
说回目前最火爆“元宇宙”概念 。 在脸书公司10月28日高调宣布更名、其他科技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宣称加码元宇宙业务后 , A股“元宇宙”概念股随之活跃 , 相关板块大幅走强 , 多只个股更是连续上涨触及异常波动 。 如中青宝10月29日至11月11日涨幅达到121.36% , 易尚展示在11月3日至8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等 。 近一个月 , 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涉及元宇宙的投资者问询更是超过2000条 。 这引发了监管部门重点关注 , 中青宝、易尚展示、大富科技等多家涉及元宇宙概念股公司近日收到了交易所发出的关注函 。
事实上 , 从公司对交易所的问询回复公告可以看出 , 多数元宇宙概念股公司并未真正开展相关业务 , 或者仅是基于VR技术的游戏探索 , 目前元宇宙发展仍处于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早期阶段 。 但是市场再次陷入了短线资金炒作 , 引发中小投资者盲目追高的“老故事” 。 有意思的是 , 再次引发A股“元宇宙”炒作的始作俑者——脸书公司股价在宣布更名后的10月29日至11月11日累计涨幅仅有3.41% , 对比纳斯达克指数偏离值仅为1.75% , 可以看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市场表现得要比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A股市场更为理性 。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 , 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和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 , 这就提示我们 , 对待新事物 , 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 , 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 。 其实 , 元宇宙从概念提出到目前社会公众有所认识 , 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 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 , 与成熟形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近日 , 盛天网络、佳创视讯、中青宝等公司股票自11月18日盘中最大跌幅均超过10% , 也显示出“元宇宙”概念股走高后的波动性 , 稍有不慎 , 便再次陷入“追高套牢”之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