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脸书公司更名看“元宇宙”受热捧 追逐投资热点需谨慎
_原题是:由脸书公司更名看“元宇宙”受热捧 追逐投资热点需谨慎
实践表明 , 更名并不能成为上市公司“一键美颜”的捷径 , 更不应该是迎合市场热点概念或配合大股东、董监高等利益相关方减持股份进行股价炒作的工具 。
近来 ,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成为市场上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 涉及该概念的股票无不被追捧、爆炒 , 甚至脸书公司(Facebook Inc)亦高调宣布更名为Meta , 声称是为了反映该公司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资和发展方向 。 不过 , 眼下该公司正处于被内部人士举报及公众深度质疑其滥用市场地位、算法决策及内部监督失灵的不利局面 , 此举不免被人揣测有转移注意力之嫌 。
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社交媒体巨头 , 脸书公司更名这一事项在知名公司中并不常见 , 并同时带火了A股“元宇宙”概念股 。 事实上 , 对于上市公司 , 其证券简称是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的重要标识 , 市场也不乏通过随意更名进而追逐热点炒作的过往 , 而当下“元宇宙”概念又是怎么一回事 , 是否值得中小投资者们为之“飞蛾扑火”、跟风追捧?本期《深视监管》就来说说上市公司更名及概念炒作的那些事儿 。
“更名”并非监管域外之地
曾几何时 , 境内A股市场也兴起过一阵更名“热潮” 。 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 , 仅深市就有超过250家次公司发生更名 , 大都源于重大资产收购或出售实施完成后主营业务发生变化、控股股东变更等 , 披露更名当日公司股价往往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 对此 , 个别公司开始趁机“浑水摸鱼” , 在主营业务并未发生实质变化的情况下 , 利用更名事项吸引投资者眼球、抬升公司股价 。
最为典型的当属“多伦股份”于2015年5月宣布更名为“匹凸匹” , 与当时热门的互联网借贷业务“P2P”谐音 , 公司股价因此连续多日涨停 。 实际上 , “匹凸匹”所谓的更名并没有履行合规的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 , 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最终都被证监会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 而公司声称要大力发展的P2P业务最终也是惨淡收场 。 2019年底 , 趁着白酒热 , 公司将名称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 , 一度与洋河股份下属公司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爆发了一场“贵酒”之争 , 再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其利用相关字号误导投资者的质疑 。
一旦涉及公众利益或公共属性 , 名字所代表的就不仅是其背后的载体本身 , 而是一个社会化的标签和符号 , 随意变更必定使得社会大众无所适从 。 譬如 , “欧菲光”曾于2017年10月更名为“欧菲科技” , 声称原名称已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布局 。 此后 , 公司股价经历短暂上涨后一路下跌 , 几乎跌去过半市值 。 公司于2019年1月又重新将名称改回“欧菲光” , 顿时引起投资者对其“不务正业、迷信”的质疑 , 认为公司更名过于儿戏 。
事实上 , 针对少数上市公司涉嫌利用更名炒作的现象 , 监管部门已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更名制度规则 。 如深交所于2016年11月发布了《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变更公司名称》 , 从总体原则、信息披露、实施程序三个方面对更名行为予以规范 , 要求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审慎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 , 不得迎合市场炒作 , 不得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 。 特别是针对因主营业务更名的 , 新业务最近12个月的营业收入或者营业利润占比应达到30%以上 。 2017年10月 , 交易所进一步强化事前监管 , 上市公司拟披露变更证券简称公告的 , 应当提前五个交易日提交申请 。 2020年3月 , 前述规定已整体平移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