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电动车能跑起来么?( 四 )
然而退订事件的爆发 , 让极氪措手不及 。 有网友发现 , 极氪001在停止接受订单后悄然更改了车型配置 , 提升了售价 。 很多已经下定的用户认为被极氪“割了韭菜” 。 与此同时 , 一些用户高喊要“退订” 。
7月12日 , 安聪慧向公众致歉:“作为一个年轻品牌 , 极氪是不完美的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并提出了一些补偿措施 , 主要是对所有用户开放三项新配置选装 , 由此产生的额外投入由极氪承担 。 但仍有不少用户不买账 , 称吉利忽略了大家对个性化配置的急迫需求 。
部分消费者戏称“买极氪 , 就像在等待开盲盒” 。
毕竟改革 , 总是难免要交点学费的 。 如今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 , 如何实现突围 , 已成为吉利当前的最大挑战 。
迫在眉睫
“孤军奋战 , 单枪匹马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 ”李书福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要开放包容 , 合纵连横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扩大生态圈新朋友 。 ”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 , 目前摆在吉利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方面需要守住国产燃油车龙头地位;另一方面 , 则是继续开拓智能驾驶领域 。
从今年的动作来看 , 李书福对于吉利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

文章图片
图6/6
1月11日 , 吉利控股与百度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
1月13日 , 和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
1月19日 , 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1月29日 , 与FF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 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
10 月31日 , 吉利发布 " 九大龙湾行动 " 计划 ,5年研发投入1500 亿元、2025 年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以及 5年内推出 25 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等 。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 汽车产业边界不断被颠覆 , 转型是所有车企面临的难题 。 从和百度、腾讯合作 , 到与沃尔成立公司 , 投入1500亿搞研发等诸多投资合作 , 就能看出吉利选择通过进一步扩张、合纵连横 , 以试图实现向一家科技型企业转型 。
在业内看来 , 传统车企都爱惯用的多品牌战略 , 利弊都很明显 。 优点是能够根据不同的品牌定位 , 主打不同细分人群 , 更好开拓市场;缺点则是新品牌的打造需要耗费资源、人力和时间 。 虽然吉利可以通过内部协作 , 提升效率 , 但却无法做到将资源高度集中 。
所以在扩张的过程中 , 往往暗藏着更大的风险 。
一方面 , 吉利在并购与扩张的过程中 , 对资金的承压能力是一个很大考验 。 另一方面 , 尽管过去多年吉利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 但也会同样面临供应链风险、新能源销量下滑等问题 , 而这种风险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会更加凸显出来 。
此外 , 从李书福战略布局来看 , 他也并非是要全部All in 新能源 。 在他看来 , “在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 , 吉利必须明白承前启后的战略重要性 , 既要保持传统核心能力的优势 , 又要开创新的革命性优势;既要自我革命 , 更要联合革命 。 ”
对于掉队的吉利来说 , 与其继续疲于定目标 , 做加法 , 不如放下身段真正专注和聚焦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等 。
“很多人说 , 今天的世界汽车产业与当年的手机一样 , 新势力造车一定是未来 。 说什么苹果的成功与诺基亚的失败教训就摆在眼前 , 意思是说新造车势力就是苹果 , 传统汽车公司就是诺基亚 。 我不这么认为 , 最终鹿死谁手还需要时间检验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