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电动车能跑起来么?


李书福的电动车能跑起来么?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从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时代 , 一切都变了 , 大家更像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 比拼的是速度 , 比谁跑得更快 。
作者/任娅斐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新能源时代 , 李书福就差把焦虑写在了脸上 。
“要开放包容 , 合纵连横 ,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扩大生态圈新朋友 。 ”这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为吉利未来发展定下的基调 。
他不仅想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 , 也要革吉利的命 。
5年前 , 李书福发布蓝色吉利计划 , 宣布到2020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总销量的90% 。 5年后 , 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6万多辆 , 占总销量不到5% 。 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TOP 10中 , 没有一辆是吉利生产的 。
单从销量来看 , 吉利仍然是自主品牌的老大 。 但实际上 , 自2017年开始 , 吉利汽车销量和营收已经开始下滑 。 龙头是真 , 但疲态尽显也是真 。
在资本市场 , 曾经与吉利市值相当的比亚迪 , 现在是吉利的3.4倍 , 长城汽车是吉利的1.4倍 ,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也赶超了吉利 。
从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时代 , 一切都变了 , 吉利最擅长使用的并购、整合这些快速争夺市场份额的利器 , 在一家公司创立不到3年就可能估值百亿并上市的现实面前 , 竟无法挥动 。
大家更像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 比拼的是速度 , 比谁跑得更快 。 而越是在原有赛道上优势明显 , 链条完善的企业 , 跑起来的步伐可能就越沉重、越艰难 。
吉利尚未能将燃油车市场优势自然过渡到新能源领域 , 经营新能源汽车时 , 多品牌战略也导致左右互搏 。
在全面转型新能源背景下 , 吉利汽车还能一如既往的“吉利”吗?
谁打乱了吉利阵脚
从近几年的财务数据看 , 自主三强中 , 吉利和长城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 后者还稍逊吉利一筹 。 但在资本市场上 , 吉利因更全面的产品体系和领克在中高端市场发展 , 更受市场认可 。
吉利控股集团的组织架构极为复杂 , 旗下包括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和吉利人才发展集团6大核心子集团 , 业务上又细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科技、出行、汽车运动、金融与数字科技以及教育7大业务模块 。 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个以上:吉利、领克、几何、极氪、沃尔沃、极星、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 。

李书福的电动车能跑起来么?

文章图片
图2/6

吉利汽车作为吉利控股唯一的上市主体 , 旗下品牌也较多 , 囊括了吉利、领克、几何 , 以及对集团销量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宝腾和Smart 。
2019年末时 , 长城汽车(02333.HK)港股市值仅437.2亿港元 , A股(601633.SH)市值为732亿元人民币;长安汽车(000625.SZ)A股市值333.8亿元人民币 , 而吉利汽车(00175.HK)港股市值则高达1355.8亿港元 , 比比亚迪股份(01211.HK)的1053亿港元还要高 。
虽然当时市场对汽车企业估值普遍不高 , 可吉利却仍处在潮头 。
汽车圈向来爱立目标 , 在车市整体趋冷 , 长城汽车奋力攀爬百万辆 , 长安汽车销量下滑时 , 吉利汽车已经完成了2019年定下的136万辆的销量目标 , 甚至还定下了2020年141万辆的销量目标 。
然而新能源汽车迅猛的涨势改变了一切 , 也打乱了吉利的阵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