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风口中的年轻人( 三 )
工程尺寸的人大概是说要做下空间精简 , 又叫他去找做内部结构的部门 , 可能是这个原因 , 那个项目经理二话没说 , 一屁股坐在车床上嚎啕大哭 。
“一个人哭一哭事情也没那么大 , 可工程尺寸那哥们儿是个爽快人 , 拎着程经理又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挨个儿找回去 , 见人就骂脏话 。 ”等他们最后来到电控部门时 , 车内空间、内饰、工程尺寸等几个部门的负责人相互扔锅 。
三个小时后 , 坏了两张桌面 , 一把椅子 , 这口锅总算是在讨价还价中分匀了 。
像这样的问题在车企中比比皆是 , 林欢认为 , 由于平行部门过多才导致了上述问题 , “做发动机的人要改个齿轮就很简单 , 他管着做齿轮的 , 自己就改了就是” 。
大家心里都知道 , 争吵与个人无关 , 而是对事不对人 , 因此通常吵过之后 , 随着方案落地 , 一切便将烟消云散 。 真正让车企人困惑的是来自家人的不理解 。
林欢虽然在车企做着开发 , 但对造车的喜爱 , 让他结识了许多其他岗位的同事 。 他和其中一位做软件的同事关系很好 , 经常会坐在边上看着对方做开发 , 时间一久 , 2017年林欢离开了VCU(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部门 , 打算换司换岗 , 从零开始 。
当他告诉自己家人自己的想法时 , 却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反对 。
我的家人反对我
当自己和家人同处一个行业时 , 年轻人往往很被动 。
林欢家境不算差 , 除了老婆要自己找 , 房子和车都买了 , 家人在老家几乎给他置办了一切 。 哪怕自己每个月拿着不到一万块钱工资 , 他也能在一线城市活得自由自在 。
“当时没几个人看得懂纯电动 , 包括我的家人” , 林欢在2017年极其痛苦 , 车厂的父母听说儿子想跳槽到别的车企做纯电时 , 表示了极大反对 。 “我有什么发言权呢 , 房子和车都他们买的 ,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
父母认为技术还远没有走到那一步 , 何况传统车企盘子大 , 不可能那么快被颠覆 。 那段时间 , 他在富士康的车间里忍受着8106所带来的疲惫 , 也不怎么往父母家跑 。
林欢挣扎在父母和自己的理想间 , 做HR的刘欣则挣扎在丈夫与事业之间 。
丈夫曾听说她要辞掉公司职务去一家初创车企时 , 已颇有微词 。 当刘欣说自己还必须横跨这座一线城市的市区 , 到郊区上班时 , 她的丈夫忍不住要跟她battle 。
“本来想着你上一份工作就很劳累 , 辞掉换个轻松点的多照顾照顾家人 , 没想到你不仅挑了个还在爬坡的车企 , 还跑那么远上班” , 丈夫的抱怨如连珠炮一样 , 突突打在自己脸上 。
刘欣有十多年职场经验 , 从跨国企业到国企 , 从食品行业到销售行业 , 她从踏入职场那天起便心向变化与挑战 。 何况 , 她认定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 眼下公司越小、机会越大 , 自己会从中学到与获得的东西都会多得多 。
第一年 , 除了工作日 , 她每周六都会驱车到公司做工作汇报 , 经常加班到深夜 。 每当加班归来后 , 丈夫总是欲言又止 , “他那时候还是希望我能赶紧离职” 。 在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 , 她曾濒临崩溃 , 独自坐在办公室看着昏黄的灯光独自啜泣 。
“回家得隐藏疲倦给家人笑脸 , 也不能给丈夫一种我很难过的感觉 , 如果那样的话 , 他会把憋了很久的抱怨说出来 。 ”
幸运的是 , 刘欣所在的公司不仅成功走出生死线 , 渐渐在业内获得了一席之地 , 她的努力与坚持还得到了来自丈夫的理解与支持 。
去年 , 刘欣的丈夫卖掉了家里那部奔驰 , 接连买了两部妻子东家的新车 , 而且对企业和老板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转变:从一位坚定的反纯电人士 , 变成了铁粉、某车企老板的“老迷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