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风口中的年轻人( 四 )


林娟的经历就比刘欣要顺利得多 , 她性格坚韧 , 且热爱挑战 , 不安于现状 , 刚加入公司时她只是个打杂的 , 后来做过财务 , 也做过一阵子HR , 随后公司重心变为市场 , 她又去做了一阵子直营店长 , 最后又主动请缨拓展新市场 。
工作性质不断变化 , 工作地点也遍布全国 , 从东部到北方 , 从华北到岭南 , 几乎公司业务所到之处 , 她都始终冲在前线 。
“后来在北方买了房子 , 决定去南方拓展市场的时候 , 我甚至都没去过那里 。 ”当被问及家人在哪儿时 , 她无不兴奋地说 , “我是举家搬到北方 , 丈夫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 ,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定的纯电支持者” 。
对于那些有家室的人而言 , 工作变化会让他们无比艰难 , 因此做运营的李纳暂时没有考虑成家 。
“我打算先在北京买房” , 李纳似乎又很矛盾 , 论居住环境 , 他还是更向往南方 , 比如上海 。 一次到上海出差时 , 他看到写字楼外绿树成荫 , 鸟语花香 , 站在和煦阳光下无比惬意 。 论就业机遇 , 他坦诚北京的机会要好很多 , 这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 , 离开了北京 , 等于放弃了各种资源 。
加上自己老家在西北 , 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不断在他脑海里反复 。 “反正我是不会回老家的” , 这个问题似乎是眼下最容易回答的 。
多年打拼下来 , 李纳找到了纾解之法 , “压力固然大 , 但我宁愿把它当成一种牵引力 , 想着自己四五十岁如果实现财务自由 , 那现在的辛劳、困境其实算不上什么” 。
在职场 , 金钱的角色总是那么特别 , 除了关乎生计 , 有时候还是衡量员工的尺度 。 不仅如此 , 职员也能根据收入以评估企业发展情况 。
老板名字起得不好
几年前 , 比亚迪内部曾有一种说法 , 只要一个月能卖上2万辆车就能覆盖所有开销 , 而且还会惠及职员:工资连续上涨 。
“记得前几年有个月业绩特别好 , 光靠大巴王老板挣了4、5个亿 , 可把他高兴坏了 , 那个月就给我们调了一次薪 。 ”陈明告诉光子星球 , 在比亚迪个人收入与公司经营状况密切相关 。
这并非什么怪事 , 然而上述人士紧接着说 , “王老板看不惯账上躺着钱 , 一般会拿去搞投资” 。 企业横向拓展新项目 , 不亚于创业 , 盈亏难料 。 在这方面 , 比亚迪既经历过成功 , 也品尝过失败 。

造车风口中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图4/5

“前几年搞基建 , 看到各地都在修地铁 , 王老板很馋 , 又不敢跟中铁抢生意 , 后来就捣鼓轻轨 , 拿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订单 。 ”据公开信息 , 2016年前后比亚迪云轨逐步落地 , 号称经过了十年研发 , 不过最近一两年声量越来越小 。
“做了几年发现市场不怎么认可 , 后来为了消化过剩产能 , 王老板说得先让自己人体验一下新技术 , 于是在厂里建了个内部专线 。 ”陈明曾坐过云轨 , 他认为舒适度还是不错的 。
云轨项目推进一直磕磕绊绊 , 一开始得到了多地关注 , 还拿到了西安、汕头、衡阳等多个城市的订单 。 2018年 , 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 设置了修建门槛后 , 许多未达标的城市放弃了修建计划 , 比亚迪云轨业务因此受到了重创 。
雪上加霜的是 , 作为在建城市的汕头与衡阳由于财政收入不达标被叫停 , 云轨陷入泥淖 。 “当时珠海本来也说要建 , 后来也没影儿了” , 上述人士表示 , 目前业务主要寻求向国外突围 , 至于国内 , 或许还能寄希望于西安 , 原因是当地与比亚迪有着深厚的政企鱼水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