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网 采访人员 李华清 “我曾经问过我自己一个问题 , 是我选择了机器人行业吗?不一定 , 也可能是机器人行业选择了我 , 因为我们一直坚守在这个行业 。 ”11月初 , 在经济观察报的专访中 ,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机器人”)创始人之一、副总裁陈洪波说了这么一句颇有辩证色彩的话 。
陈洪波出生于1977年 , 是湖南人 ,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 , 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 刚毕业的时候还当了一年的语文老师 。 他用“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来介绍自己进入机器人行业的原因 , 并不巧合的是 , 自2005年进入到机器人领域后 , 嘉腾机器人已经成长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中国十大工业机器人品牌商之一 , 2020年11月 , 嘉腾机器人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
在创业的路上 , 陈洪波不是单打独斗 , 嘉腾机器人的创始团队有4个人 , 但他们都是白手起家 , 有的人还来自农村 。 与众多创业者的经历类似 , 陈洪波也经历过创业初期的煎熬 , 一度亏损到几乎要赔上全部身家 , 幸运的是 , 嘉腾机器人活下来了 。 说起创业初期的资金捉襟见肘 , 陈洪波说 , 他跟其他的创始人想得很清楚 , 但凡还有一点资源能支撑下去 , 就不会放弃 , 因为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 , 如果真的支撑不下来 , 成为机器人行业“壮烈牺牲”的先驱、后来者的垫脚石 , 也是幸福的 。
“怕死打什么仗 , 怕破产创什么业?”陈洪波反问道 。 在专访中 , 陈洪波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 , 在他看来 , 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精髓是 , 认定了一个行业就要勇敢地坚守下去 , 能为了自己的企业奋不顾身 。 他认为我们中国并不缺少这种为了某个行业或某个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 , 这些人成了大众心中的“符号型”人物 , 例如袁隆平、钟南山 。
在陈洪波的办公室里 , 靠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字 , 这是他的朋友请书法家写下来送给他的字 , 他很喜欢 , 将字挂在访客坐下跟他聊天时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 那副字是8个毛笔字:“民族情结 , 共进共赢 。 ”
陈洪波也将嘉腾机器人的文化总结为8个字:“彼此忠诚 , 相互成就” 。 陈洪波解释 , 这个“忠”是忠于国家、忠于自己、忠于事业、忠于客户 , 而之所以能坚持做到“忠” , 背后离不开爱 。
“忠”和“爱” , 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 但陈洪波认为 , 正是因为热爱机器人行业、忠于机器人行业 , 嘉腾机器人才能挺过这么多年的坎坷与挑战 , 成长为年营收过数亿元的民企 , 甚至想要从“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冲击全球移动机器人老大的宝座 。
从教书匠到企业家
在创立嘉腾机器人之前 , 陈洪波与他的小伙伴还有过两次创业经历 。
2000年 , 辞掉教师职业的陈洪波搭乘绿皮火车 , 一路人挤人地从湖南挤到了广州 , 再换乘大巴车从广州到佛山顺德 。 在国道上 , 陈洪波看到一块路标 , 吃了一惊 , 佛山还有地方取名“伦敦”吗?定睛一看 , 原来是“伦教” 。 陈洪波之所以离开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顺德 , 是因为陈友的招徕 , 陈友是嘉腾机器人的董事长 , 也是嘉腾机器人创始人之一 。 而陈友还是陈洪波哥哥的高中同学 , 陈友和陈洪波两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 , 陈友在20世纪90年代就来了顺德 , 他想创业 , 叫上陈洪波一起 。
陈洪波陈友两人一开始做贸易 , 珠三角一带电子厂云集 , 两人就买卖电子厂所需用品 , 例如元器件、治具、夹具等 。 低买高卖的生意风险低、门槛低 , 利润也微薄 , 攒了点钱后 , 陈洪波跟陈友开了个小厂 , 制造治具 。 治具相当于一个模型工具 , 需要做到既轻薄又耐高温、防静电 , 对材料的要求高 , 当时治具的材料——合成石 , 几乎被欧美企业垄断 , 国内企业生产治具 , 绝大部分成本就是材料成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