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CTA需要在晴朗的夜晚运行 , 参与每天夜间值班的队伍中有一半师生来自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交大的参与 , 使得WFCTA积累了两个观测季节的宝贵宇宙线观测数据 。
除此之外 , 雷暴是拉索所在的高海拔区域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 。 西南交大负责拉索观测站大气电场仪的安装和运行 , 通过监测雷暴天气 , 对雷电活动进行仔细的观测研究 , 探秘雷电与宇宙线在大气中的神秘关联 。
在天府新区鹿溪智谷 ,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 。 “建设这个中心主要有两个目的 , 一方面利用拉索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 另一方面进行探测器技术研发和储备 , 为将来的大科学装置和更高的科学目标做准备 。 ”曹臻介绍 , 中心还承担着拉索运行所需的技术支撑任务 。
据悉 , 该中心还将提供宇宙线数据服务、实验室开放平台、人员交流及科学普及等功能 。 同时 , 将建设宇宙线研究实验室 , 开展国际领先的宇宙线物理研究 , 开发先进的探测技术和快电子学技术 , 开展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 。 未来 , 该中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宇宙线研究机构 。
【未来场域】
成都航空航天制造产业
发展态势良好
10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成都籍航天员叶光富进入太空 。
本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 , 中电科十所参与了运载火箭系统配套设备研发 , 如双频测速应答机、脉冲应答机、双频测速应答机天线等 , 特别是应答机作为运载火箭的“眼睛” , 用以判断飞行是否正常 , 可以说是飞船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 。
在中国航天业的漫长探索历史中 , 很多关键性技术、航空航天高质量精密部件中 , 都有“成都造”的身影 。 例如 , 4月29日 ,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 。 隶属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就承接了重要系统部件的生产制造 。
在成都 , 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 。 瞄准建设航空经济之都 , 成都加快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 “空天制造—航空运营—空港商贸”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 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 , 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版图不断拓展 。 2020年 , 成都市航空航天制造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 同比增长超10% , 发展态势良好 。
【前沿对话】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员、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分总体副主任盛祥东:
沉默不语的“天外来客”
藏着宇宙的秘密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 。 盛祥东介绍 , 由于大气层的保护 , 高能粒子的能量在穿过大气层时 , 大部分都被吸收了 , 人体感知不到这些“天外来客”的造访 。
但这些“沉默不语”的“客人” , 又非常重要 。 作为来自外太空的唯一物质样品 , 宇宙线携带着其产生地“源”天体及其经过空间的宇观环境 , 乃至天体演化及宇宙早期的奥秘 , 因此被科学家认为是传递“宇宙大事件”的信使和发现“宇宙加速器”的探针 。
人类研究宇宙线高能粒子的历史已超百年 , 相关研究获得了5枚诺贝尔奖牌 , 但它的起源和加速机制等依然未能完全解释 。 2008年 , 建设一个大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项目开始了前期预研 。 历时6年 , 科学家在我国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广泛选址和实地踏勘调研 , 最终选定了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为4410米的高地作为观测站站址 。
本报采访人员 宋妍妍
【成都“大脑”助它解码“天外来信”】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