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方“撕”甲方,谁动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奶酪?( 三 )

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 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迅猛 。

2018年末 , 全国有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0.6万个 , 比2013年末增长212.7% 。 从业人员158.3万人 , 比2013年末增长103.9% 。

那些“家”字头的房产经纪

为什么房地产企业绕不过第三方渠道?因为渠道中介有力量 。

以行业龙头我爱我家为例 , 公司自1994年设立 , 主要涉足新房业务、二手房业务、长租公寓等 。

公司新房业务从2006年开始起步 , 最早是开始新房代销 。 2014年成立“汇金行”整合营销平台 , 覆盖新房代理、分销、策划全流程 。

新房代理销售业务的运营品牌有“伟业顾问” , 分销业务的运营品牌有“我爱我家” , 整合营销的平台型运营品牌则为“汇金行” 。

2019年前9月 , 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85亿元 , 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6.4亿元 。

2019年上半年 , 公司营收收入56.79亿元 , 同比增长6.55% 。 其中新房业务收入约7.52亿元 , 占营收比重约为13% 。

与传统世联行等新房代理销售机构相比 , 我爱我家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 数千家线下门店 , 和分布于各个网点的经纪人为公司带来强大的分销力量 。

他们通过线下门店、线上网站、手机APP吸引客源 , 并带到售楼处 , 促成客户交易 , 并获得开发商佣金回报 。

2019年下半年 , 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不减 , 金融监管从严 。 这个时候 , 拥有庞当连锁战斗力 , 机动灵活的中介在获客方面的优越性就出来了 。

据中信证券于2019年3月发布的研报显示 , 我爱我家在北京拥有22135名员工 , 在上海拥有5463名员工 。

而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链家 , 在北京拥有22135名员工 , 在上海拥有12397名员工 。

链家又是一家“家”字头的房产中介 。 2018年以来 , 链家拉21世纪不动产、中环互联、德祐合作 , 着实让我爱我家吃不消 。

从市场份额看 , 头部公司的占比稳定 。 链家、我爱我家、中原地产是行业老三家 , 历史悠久 , 业务较全 。

电商是售楼处2.0版本吗?

从上文不难看出 , 无论是传统新房代销巨头世联行 , 还是新兴中介我爱我家等 , 这些中介已经垄断线下获客市场 。

不过 , 国内互联网发展已经覆盖城市、乡村 , 在完备的产业发展下 , 线上获客从2010年后也成为重要方式 。

而这一领域 , 又是中介最先切入 。 中介将开发商与业主的房源信息录入线上平台 , 购房者可直接在线上查阅心仪房产 , 为线下门店导流 。

像链家、爱屋吉屋、房多多、房天下等都是典型的O2O代表 。 线上流量也自然成中介公司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 。

从这些app的活跃度来看 , 安居客app在行业中有绝对优势 。 从易观千帆指数2019年5月数据看 , 月活度达1737.9万 , 日活跃也达364.9万 。

链家旗下的贝壳找房在这两个指标上排名第二位 , 链家网app次之 。

与这些专业网站相比 , 天猫、京东等零售巨头2019年关于卖楼的消息也多了起来 。 尤其是今年双十一的时候 , 电商卖楼叠加光棍节促销的新闻比比皆是 。

据第一财经报道 , 京东已与融创西南区域达成合作 , 融创西南旗舰店已于11月1日正式入驻 。

活动期间 , 购房者可在店内参与111元抢单套最高190万购房补贴 , 成功者可获西南五省指定房源补贴线下摇号资格 。

虽然销量如何无从考察 , 但电商卖楼的方式让房企似乎又多了条重要的渠道 。

其实细究起来 , 电商卖楼的小火苗早几年就有 。 只不政策对电商的严查和限制 , 让房企在2014年的时候与电商渐行渐远 。

这里面固然有电商的高额成本问题 , 但背后还是渠道线上力量的崛起 , 如上文提到的房多多 , 贝壳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