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一位主管泽布琛说 , 接受部分任务会以失败告终 , 这种风险会带来以低成本把有效载荷送往月球的新机遇 。
文章图片
计划明年年底搭乘“新星-C着陆器”登月的月球车
从服务载人重返月球以及无人属性来看 , “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更像“NASA版的嫦娥探月工程” , 都是为了获得登月工程能力以及相关的科研探测数据 。 虽然向商业航天公司释出了一大批合同订单 , 然而NASA自己还是主导了其中的一个“旗舰级”项目 , 就是计划在2023年11月发射的“毒蛇号月球车” 。
文章图片
NASA毒蛇号月球车
当前各国都在聚焦月球南极探测 , 核心驱动原因是那里有水冰 , 有水就可以极大程度上解决航天员长期驻留补给问题 , 同时水还可以用于制作氢氧发动机的推进剂 , 从而建立迈向更遥远深空的一座“补给中转站” 。
受太阳入射角以及月面地形影响 , 月球高纬度地区部分撞击坑内部存在太阳光无法照射的区域 , 因而形成了永久阴影区 。 据统计月球上目前已知有324个永久阴影区 , 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一个海南岛大小) , 其中一半以上的永久阴影区位于月球南半球 。
文章图片
月球北极地区一个撞击坑中的永久阴影区
人类此前部署的多颗环月轨道卫星探测数据表明永久阴影区中含水 , 十二年前NASA曾组织实施对月球南极凯布斯坑的撞击探测 , 半人马座末级火箭与LCROSS探测器连续对此区域进行撞击探测 , LRO月球勘测轨道卫星收集到了相关撞击数据 , 并形成了月球有水的证据 。
除了水源 , 月球极区还存在利好太阳能发电的因素 。 受月球自转速度影响 , 其非极地地区每个月都会迎来长达十几天的月夜 , 探测器身处月夜环境中无法接受太阳光照 , 就无法形成持续的发供电能力 , 比如嫦娥三号与嫦娥四号在月夜极低温环境中必须进入休眠状态 , 同时还需要同位素温差热源提升温度保持状态 。
文章图片
玉兔二号月球车
而月球南北两极与地球南北两极一样都有极昼极夜 , 这意味着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可以获取持续时间更久的连续发电能力 , 进一步利好极区探测 。
关于月球永久阴影区是否含水这个问题 , 目前都是间接证据 , 计划2023年登陆月球南极的毒蛇号月球车 , 其核心任务就是进行原位探测获取月球是否有水的直接证据 , 并结合遥感探测数据绘制全月球资源地图 。
文章图片
月球南极地区水冰分布
让月球车深入大型撞击坑内部的大面积永久阴影区 , 对于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而言是困难的 , 因此毒蛇号选定的登陆地点位于月球正面南极诺毕尔环形山(撞击坑)以西地区 , 这里分布着一些尺寸较小的撞击坑 , 月球车可以凭借在光照区储存的电力进入其中进行短暂的探测 。
文章图片
毒蛇号计划登陆的月球南极区域(LRO卫星成像)
话说作为NASA无人探月的旗舰级月球车任务为什么要命名为“毒蛇号”呢?
该探测项目中文全称是“挥发物调查极地探险漫游者” , 英文全称是“Volatiles Investigating Polar Exploration Rover” , 其首字母缩写简称恰好组成了毒蛇单词“viper” , 也许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