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有趣的电影,怎能不看?( 五 )


影片以略显煽情的笔调展现了恩斯赫德工厂重新悬挂宝丽来标志的仪式 。 至此 , 博士的梦想终得圆满 , 却是以一种意想不到又颇为讽刺的方式 。
如此有趣的电影,怎能不看?
文章图片

当然 , 影片的后半段博士也没闲着 。 他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复兴模拟文化 。 与拯救宝丽来相比 , 这次的目标显得更加模糊 。
影片跟拍了新梦想的起航阶段:博士在维也纳的威尼斯宫开了一家萃集各种模拟产品的咖啡馆兼艺术工坊Supersense , 后又盯上了维也纳周边一座有着百年历史、却空置42年的豪华酒店Südbahnhotel , 想把它改造成放大版的Supersense , 一个虚拟文化的基地 。 不消说 , 这又是一个缺乏商业可持续性的“不可能计划” 。
这次博士尚未遇到天使 , 但他做了一个初步的、试验性质的尝试 。 他拉来脸书模拟研究实验室 , 与他共同主持一场“模拟超级英雄晚宴” , 地点就在Südbahnhotel 。
他邀请了宝丽来、Moleskine等所有他想与之共事的品牌的掌门人以及潜在的投资人(人数不多 , 仅十几人而已) , 共同探讨模拟在数字时代的前景 。 讨论的总议题是“数字未来有多真实” , 分议题则诸如“模拟和数字哪个更有社交性”、“数字真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吗” 。
显而易见这些议题都很务虚 , 有的甚至有预设结论之嫌 , 并且讨论不会产生任何行动指南 。 然而博士却乐观地相信这次晚宴会改变模拟的未来 , 甚至改变世界 。
如此有趣的电影,怎能不看?
文章图片

影片收场于晚宴上女歌手现场演唱的 No Regrets 的歌声之中 。 尽管博士和嘉宾相谈甚欢 , 所有人看上去也信心满满 , 但这一小群人处于山野中废弃的豪华酒店的场景 , 或许本身就构成某种隐喻 , 暗示着模拟党虽能重新发现过时的好东西的价值 , 但注定只能居于小众圈子和边缘地位 。
作为影片塑造的核心人物 , 博士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种发现的眼光 。 但他并非称职的创业者 。 他只负责规划梦想 , 还需要别的实干家帮他圆梦 。 而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求 。 这就是他梦想的脆弱性 , 或者说 , 某种程度的不可能性 。
片中以黑底字幕的形式先后插入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的两句箴言:“除非是明显重要且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 否则不要去做”、“理想的企业由经理人和梦想家组成 , 前者有责任保护后者” 。
字幕渐隐 , 前一句话留下了“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 , 后一句话留下了“梦想家”(dreamers)这个词 。 impossible dreamers , 这或许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暗语 , 指向对博士(也许还有其他的模拟党)善意的揶揄 。
如此有趣的电影,怎能不看?
文章图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 本片系用35毫米胶片拍摄而成 。
导演延斯·默勒(Jens Meurer)以拍摄纪录片起家 , 后改任制片人 , 曾制作过2002年轰动一时的全数字电影《俄罗斯方舟》 。
这是他时隔多年重拾纪录片创作的第二部作品 。
此番他舍弃数字摄影机对纪录片制作的巨大便利和低廉成本 , 特意改用胶片拍摄 , 是出于对博士及其倡导的模拟文化的致敬 , 也代表着他自己的某种反思 。
如此有趣的电影,怎能不看?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