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士罗毅:我国光电子芯片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11月29日 , 中国工程院举办2021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活动暨新院士颁证仪式 。 作为新当选院士 , 罗毅有几个计划:想更多地帮助学术界同行 , 尤其是年轻人;想在更大的平台上为国家做点事;想把身体锻炼好 , 因为“身体健康才能给国家做更多的事” 。
今年61岁的罗毅是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 也是国内最早从事DFB激光器与电吸收调制器单片集成研究的科学家 。 活动结束后 , 罗毅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我国光电子芯片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 未来将和业界同行一起 , 把中国的光电子芯片产业再往前推一步 。
新院士罗毅:我国光电子芯片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并跑”
文章图片

罗毅 。 受访者供图
谈科研
曾为研究新型半导体激光器 , 连续住在超净间做实验
新京报:你是如何走上科研之路的?
罗毅:我小时候更喜欢文科 , 初二就很认真地读过《资本论》《世界通史》等书籍 。 “文革”结束后 , 我觉得今后应该是“技术救国”的时代 。 当时长辈告诉我中国工程类最好的学校是清华大学 , 所以我就报考了清华 , 并进入无线电系学习 。 后来 , 我被学校派往日本深造 , 学习和研究半导体光电子芯片 。
当时我的生活并不富裕 , 吃一顿饭就要花上父亲月工资的三分之一 , 所以我在珍惜出国深造机会的同时也深感压力 , 觉得自己不把科研做好 , 对不起国家的培养 , 回国没法交代 , 一直处于奋斗的状态 。
新京报:你是国际公认的优秀光源增益耦合DFB激光器的开创者之一 , 请介绍一下这段科研经历 。
罗毅:几十年来 , 我一直做一种内含光栅的半导体激光器 , 这是精细半导体工艺的顶级技术 , 但是在我去日本之前 , 我和老师根本没听说过这种激光器 。
刚到日本留学的时候 , 为了赶超 , 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更加“玩命” 。 当年 , 我拎着像大暖瓶一样的10升金属液氮罐跑来跑去做实验 , 尽体能的极限搞科研 。 我曾经一个星期不回宿舍 , 就住在恒温的超净间 , 白天做实验 , 晚上躺几个小时 , 只有这样才能一路追赶 。 当我博士毕业时 , 我在我所研究的领域处于国际最好的水平 , 率先做出了“增益耦合型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 。
新京报:你的研究还有哪些应用?
罗毅:我的研究一直比较接地气 , 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 。 比如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固态照明关键技术 , 固态照明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型光源的照明技术 。 LED灯的电能消耗和寿命比白炽灯、日光灯更有优势 。
如何将发光二极管做成灯?我引领了这项技术 , 我的团队在半导体照明领域获得中国多项发明专利 , 为国家的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 中国路灯最核心的光学技术基本来自清华大学 。
谈感受
当选院士后想多帮助学术界同行
新京报:作为清华教授 , 你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
罗毅:1978年 , 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应届生考入清华 。 和现在的孩子不同 , 我们没有因为上了过多的补习班而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 。 我也是个教育工作者 , 我们有很重要的责任 , 让学生不仅通过成绩好产生自豪感 , 还要通过他真正的能力和学以致用产生自豪感、获得感 。 现在很多学生成绩很优秀 , 但不一定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
新京报:作为新当选的院士 , 你有何感受?未来有何计划?
罗毅:我们在自己的科研领域耕耘了多年 , 能当选院士 , 我是很高兴的 。 更重要的是 , 我未来要怎么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