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互通的逐渐推进 , 不同场景和渠道之间的壁垒被逐渐打破 , 支付机构在未来也可以将越来越多的流量场景、渠道和服务商纳入到自己的生态体系当中 , 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经营生态 。 ”王蓬博认为 , 互联互通还可以帮助支付机构触达到过去因流量封锁而接触不到的C端消费者 , 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用户池 。
王蓬博指出 ,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 , 对大部分支付机构来说 , 凭借简单的支付服务已难以满足其业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 如何借助渠道、场景、条码互联互通的“东风”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场景、生态和产品服务 , 提升自己服务商户和消费者的能力 , 将逐渐成为支付机构能否实现自身业务进一步突破的关键要素 , 支付行业新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表示 , 短期来看 , 支付场景壁垒的打破 , 将会使原有的受限者获得进入机会 , 从而加大业务拓展程度 。 比如银联、银行等将接入以往支付机构独有场景相关的业务 , 从而对支付宝们形成一定挑战 。
“中长期看 , 互联互通后支付的选择权依然在终端 , 在于用户和商户 。 当下的支付业格局 , 本就是场景博弈和市场竞争后的产物 。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都已达到10亿级别 , 未来的竞争挑战并不是用户数 , 而是更多场景下用户的持续活跃和粘性提升 。 支付业进入了更高质量的2.0发展阶段 , 而杀手锏就是针对商户的综合数字服务能力 , 以及消费者用户的支付体验构建能力 。 ”于百程表示 。
全面互联互通的难点
“支付领域更深入的互联互通是需要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 , 以及行业从业者共同参与其中 , 并打破此前形成的使用壁垒 。 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 , 也涉及各方利益分配等问题 。 同时 , 线上线下互通的模式仍会有一定的区别 。 ”王蓬博表示 。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 , 各机构进一步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三方面因素 , 首先是支付反垄断、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等一系列重磅文件颁布 , 旨在为市场营销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 , 为互联互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互联互通的参与主体主动响应监管精神 , 并从公司制度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积极与外部其他机构进行对接 , 为推动互联互通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再次则是技术方面的进步为互联互通在线上的有序开展提质增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促成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 , 促成互联网企业生态开放的原因是政策 。 互联互通可以打通生态 , 实现流量、数据的共享 , 打破平台壁垒 , 促进数据、信息等关键生产要素流通 。
当然 , 互联互通也对互联网企业数据、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 盘和林认为 , 互联网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难点在于安全 , 因为外部链接可能带来营销内容、可能携带病毒、可能会造成不良信息迅速传播 。 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 , 权责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 还要有阻断违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 。
“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关键的难点在于穿透金融底层资产 。 所以如今在做的是品牌隔离 , 就是将助贷业务和互联网平台自营金融区分开来 , 说清楚金融产品的资金来源 , 明确责任方 。 穿透底层资产 , 防止加杠杆 。 ”盘和林指出 , 下一步 , 互联互通将着眼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支付金融产品互联互通 , 打通底层生态 , 提供更多便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