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香港中文大学科研中心

新华社香港12月2日电(采访人员张雅诗)“怎样能做到不用为病人开刀 , 也能得到治疗方案?这需要我们在这个实验室里面做一些临床前的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赵伟仁1日向采访人员介绍中大的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时说 。
位于香港科学园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是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在创新科技发展方面的重点项目 , 吸引了香港多所高校携手国际科研机构进驻 。 中大在该平台成立了6所研究中心 , 致力将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 为香港创科发展作贡献 。
中大的6所研究中心分别与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学府合作 , 研究领域涵盖健康、生物医学、机械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等 。
“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旨在发展香港成为环球科研合作中心 , 由国际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研发实验室 , 进行科研合作 。 该平台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 分别聚焦与医疗相关的各种科技 , 以及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发展 。 目前有近30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驻该平台 。
【探秘香港中文大学科研中心】走进由中大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合作的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 , 令人恍如置身于手术室 , 里面配备的磁力共振扫描及机器人辅助C臂X射线成像系统仪器 , 可在手术机器人介入治疗研发期间提供实时医学成像 。
该中心的定位是通过研发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腔内多尺度机械人平台、磁引导腔内机器人平台及影像引导式机械人介入治疗 , 实现新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转化研究和产品化 。
“我们希望可以跟内地的医生一起做更多的研究 。 ”赵伟仁表示 , 香港有创新能力 , 然而病例数量肯定是不能跟内地比 。 如果要搞一个比较大的研究项目 , 可以与内地医生一起合作 。
由中大医学院教授卢煜明带领的创新诊断科技中心旨在利用分子诊断学技术 , 开发基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无细胞和核酸诊断 , 特别是产前检测和癌症相关的崭新诊断技术 。 这些研究将加速液体活检的应用 , 并推动香港成为全球领先的分子诊断中心 。
探秘香港中文大学科研中心
文章图片

在香港中文大学 , 卢煜明教授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专访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申 摄
创新诊断科技中心坐落于香港科学园临海地段 , 窗外是优美如画的风景 , 其办公区的设计还加入了DNA结构造型等元素 。 沿着走廊拐了几个弯 , 就是摆放了多台大型检测机器的实验室 , 这可说是该中心的“心脏地带” 。
卢煜明表示 , 他们主要做创新诊断 , 尤其是用DNA做诊断 , 其中一个项目是无创性诊断 。 除了海外机构外 , 他们也跟广州一家医学机构合作 , 希望能在内地发展这些新一代的相关技术 。
中大副校长岑美霞表示 , “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是要将香港的科研带到世界舞台 , 也将世界知名的院校带到香港 。 中大这6个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都是走在世界前沿 , 在国际上备受认可 。 同时 , 它们都有跟内地方面合作 , 例如医疗机器人的制造基地就在深圳 。
神经肌肉骨骼再生医学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的国际团队 , 以收敛原则集合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各种技术 。 该中心将于明年1月正式开幕 , 它将结合中大和卡罗琳医学院开展多个研究项目 , 包括干细胞及细胞疗法、组织工程与3D微组织模型、细胞和分子机制等 。
领导该中心的中大医学院教授容树恒表示 , 他们的目标是为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乃至于亚洲周边的地区 , 培养多一些在再生医学方面的人才 , 而未来他们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大湾区 , 还将扩展到世界各地 。 他强调 , 特区政府积极发展创科 , 加上大湾区的机遇 , 这都有利于香港在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