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理念的突破助力山河药辅目标市场由低端向高端跃升 , 逐步构建起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石药集团、正大天晴、扬子江、赛诺菲、卫材等知名客户群 。 数据显示 , 公司前100户客户贡献的销售额占整体营收的60% , 今年上半年制剂百强客户销售额增长40%以上 。
扬帆出海谱新篇
技术先行让山河药辅有了出海的底气 。
2007年 , 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 算是国内辅料行业出海的先行者 。 “当时国产辅料整体较为低端且品类很少 , 鲜少有产品出口 , 公司的海外业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 大体来说分三步走 。 ”尹正龙表示 。
最初 , 山河药辅把目标市场选在了东南亚 。 “东南亚市场门槛相对不高 , 以此为突破口可以迅速锻炼我们的外贸队伍 , 先把体系搭建起来 。 当然 , 由于当地客户对价格比较敏感 , 在初始阶段公司也牺牲了部分利润 。 ”尹正龙坦言 。
有了东南亚的初步探索后 , 山河药辅开始绑定制剂企业 , 实现借船出海 。 “通过打入制剂企业的供应链 , 随着他们产品的出口 , 我们的辅料也自然走向了海外 。 ”尹正龙表示 , 这个阶段 , 公司取得了多项欧美相关医药体系认证 , 为后续打开发达国家市场通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
截至目前 , 在美国 , 山河药辅的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聚维酮、蔗糖丸芯、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等12个产品取得美国DMF归档号;在欧洲 , 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K30、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等8个品种获欧盟EXCIPACT认证复审通过;公司羟丙甲纤维素成功通过了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评审 , 并被授予CEP(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 。
而今 , 山河药辅的海外业务已经迈入了第三阶段——自主品牌时期 。 “我们的品牌取名sunhere , 寓意太阳升起的地方 , 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打磨 , 已经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 。 ”尹正龙告诉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
在营销体系搭建方面 , 公司外贸团队由最初的1人扩展至8人 , 以直销与经销搭配的模式 , 海外版图已经扩展至德国、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 , 2020年外贸业务营收高达9000多万元 , 近三年来外贸出口额年复合增长率超30% 。
今年以来 , 受集装箱和船源紧张影响 , 海外订单延迟 , 叠加美元汇率影响 , 海外业务增速有所放缓 。 “不过 , 随着公司在海外认知度及产品品质提升 , 我们出口业务比例会持续提高 , 未来将成为一大业绩增长点 。 ”尹正龙表示 , 预计到“十四五”末 ,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将达30%以上;到“十五五”末 , 国际业务将与国内平分秋色 , 各占50% 。
在市场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 产能瓶颈开始凸显 。 “目前核心产品的产能已接近满产 , 扩产势在必行 。 ”今年7月底 , 山河药辅新型药用辅料系列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 计划总投资3.35亿元 , 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产 , 建成后将新增年产9000吨产能 , 预计将新增销售额3.85亿元 。
进口替代谋定未来
走在行业前沿 , 尹正龙始终认为 , 山河药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际药用辅料企业 。
2021年 , 公司将“全面升级、替代进口”定为年度主题 , 全力向高端市场转型 。 “今年是进口替代元年 , 未来3~5年进口替代都将是我们的发展主线 。 ”尹正龙告诉证券时报采访人员 , 前三季度 , 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8000万元 , 其中2000多万来自于进口替代业务 , 占比30% 。 “年初公司定下了‘全年15个替代进口项目’的目标 ,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定得还是比较保守 , 到9月份我们已经完成18项了 , 今年一定会超额达成目标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