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正龙看来 , 无论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 , 进口替代都恰逢其时 。
2019年 , 我国开始推行集中带量采购 , 药企利润承压 , 降本压力骤增 , 质优价低的国产辅料有了更多进入供应链的机会 。 “目前国外辅料价格相比国产辅料高2~3倍 , 但在精细化与稳定性表现方面 , 我们的产品已经完全可以和欧美相媲美 。 ”尹正龙表示 , 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下 , 国内供应链作用凸显 , 客户在国产辅料进口替代方面也逐步形成了共识;而与过去普通规格的辅料相比 , 面向高端的进口替代辅料毛利水平大多较高 , 这会给企业带来增量利润 。
今年年初 ,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颁布 , 其中规定如果辅料的技术等级和质量不变 , 药用辅料状态为A供应商的变更属于微小变更 , 不需要报省局和国家总局备案 , 企业仅需通过稳定性实验 , 一般半年内就可以完成 。 药企切换辅料供应商审批流程和验证周期大幅缩短 , 对国产辅料厂家快速进入其供应链大有裨益 。
采访期间 , 尹正龙回忆起了与国内某大客户的一段国产替代往事 。 “这位客户过去一直使用美国进口的微晶纤维素 , 价格超100元/公斤 。 公司销售人员主动征求对方对微晶纤维素的松密度、水分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 通过工艺调整生产出了符合对方要求的产品 , 而且由于运输距离短 , 产品的稳定性比国外更胜一筹 , 售价才50多元/公斤 , 极大节省了客户生产成本 , 我们也收获了可观的毛利率 。 不仅如此 , 公司将前述经验复刻到其他项目 , 带动相关产品上量 ,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规格 , 产品的边际成本进一步下降 。 ”
“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还是朝阳产业 。 ”尹正龙坦言 , 一方面 , 目前国内的人均医疗水平 ,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低位 , 产业需求扩容会放大药辅规模 , 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等新型辅料将逐步压缩淀粉、蔗糖、糊精等传统辅料市场;另一方面 , 在高端辅料的进口替代趋势下 , 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空间也被渐次打开 , 且会向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延伸 。
展望未来 , 尹正龙表示 , 固体制剂辅料依然会是主战场 , 进口替代品种、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辅料、复合辅料是研发重点 。 “与此同时 , 我们还会以内生式发展、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 , 加快布局注射剂辅料及食品用辅料领域 , 其中后者已经有产品提供给客户验证和使用了 。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 这部分的市场将更加具有想象空间 。 ”
采访人员手记:没有永远的蓝海 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药学专业出身的尹正龙 , 言谈之间透着专家型学者的气质 。 虽然掌管着一家市值几十亿的上市公司 , 他却始终将自己定位为技术型人才 , 每每谈及产品领域的话题 , 总是如数家珍 , 而且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深入一线 , 与员工研究探讨技术路线和工艺改进方案的习惯 。
技术背景叠加管理经验 , 尹正龙凭着对行业的敏锐嗅觉 , 善于对趋势做出前瞻性预判 , 一旦确定目标便会革故鼎新 , 果断布局 。
“没有永远的蓝海 , 今天的蓝海 , 明天或许就会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 。 ”尹正龙坦言 , 只有不断创新 ,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企业成立之初 , 设备老旧 , 产品单一 , 尹正龙顶着高额投资风险 , 在业内率先建成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新厂房 , 并搭建了国内最先进的硬脂酸镁生产线;行业发展前期 , 市场竞争陷入低端化 , 他以技术营销、前置营销理念突出重围 , 迅速拔高“段位”;国产辅料长期受困于利润微薄 , 他以精细化生产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 提升产品附加值 , 首提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概念 , 并被2015版《中国药典》成功载入;一致性评价、集中带量采购春风袭来 , 提质增量、进口替代主题瞬间融入每一个山河药辅人的行动中 , 化作企业新的成长引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