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茵陈暖脾化湿退阴黄
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尚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 。”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 。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
配石苇温肾通淋疗尿石
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 。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
配大黄温阳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 。小便不通者曰关,呕吐不止者曰格 。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制大黄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 。

文章插图
附子单味应用有效,配伍应用则更显其将军之风 。
例如四逆汤中的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其回阳救逆之功更胜一筹 。《证治要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 。” 徐洄溪在《兰台规范》中云:方之既成,能使药之症各全其能,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此成方之妙也,历代擅长应用附子的医家对附子的配伍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
如人参配附子(参附汤),温阳而益气,提高了救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之症;
黄芪加附子 (芪附汤),可促进固本之能,温阳而固表,治气虚自汗之症;
白术加附子(术附汤),增加温中健脾之功,温脾燥湿,治脾虚泄泻之症;
地黄加附子(地附汤),增强补血生血之功,治疗血虚低热之症;
当归加附子(温经汤),增强温经养血之功,治妇人月经延期,血海虚寒之症;桂枝加附子,增强通阳疏络之功,温经通络而止痛,治风湿相博,肢体酸楚之症;
石膏加附子(千金越婢汤),起到了清热强心作用,用于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确有良效 。亦有取附子之温以抵消主治药物的消伐作用 。
如麻黄加附子(麻附细辛汤),温经发表而散寒 。因虑麻黄发汗过度而惧其亡阳,加附子则汗出而阳不虚脱也,可治伤寒失表,心阳不振之症;
大黄加附子(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而逐邪,使其通下而不伤中,可治伤寒心下痞实之症;
黄连加附子(附子泻心汤),扶阳而泻热,取其黄连泻心,附子护阳,虚人汗出心下痞者宜用之;
龙胆泻肝汤嫌其寒,可加附子以去其寒而强肝,方为柴牡附龙煎,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
此外,蝎附同用,可治小儿慢惊虚风抽搐;栀附同用,治寒热疝病;椒附同用,治中寒泛酸;气逆吐清水者;苓附同用,可温肾利水,治阴水浮肿,少腹账满;败附同用(苡仁附子败酱草)治慢性肠痈;羚附同用,治头风偏头痛久治不愈者 。
- 斯柯达是大众旗下的牌子吗
- 桑葚酒的功效与作用及好处 桑葚酒的功效与作用
- 花叶良姜栽培技术 良姜的栽培技术
- 怎样腌制爽脆的白萝卜 白萝卜怎么腌制香脆
- 抖音直播变现的渠道有什么 抖音变现渠道有哪些
- 男生很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安全出行主题的宣传标语
- 什么花的蜜多 什么花流蜜多
- 心里的苦无法诉说的句子
- 中国古代三大军师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军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