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黑附子的用量 制黑附子别名是什么( 五 )



附子外用方


药物组成 ;附子l0g

制剂用法 ;先用小杯倒人白酒50g,加入附子10g,附子全部浸入酒中,先浸半小时,然后文火慢煎,煎沸3分钟后趁热用棉球蘸药液涂于患处 。每晚睡前涂搽5次,且每晚用后再向杯中加入少许:白酒备来晚再用 。Ⅰ型(紫斑≤2cm)患者1周为1疗程 。Ⅱ型(紫斑>2cm而≤5cm)、Ⅲ型(紫斑>5cm)患者2周为1疗程 。
适应病证 ; 冻疮未溃破者 。

评按;本方取之于民间验方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将附子以酒制后,使其温血脉散寒气的作用更甚,有利于冻疮的治疗 。临床治未溃破之冻疮,取得满意疗效 。且发现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轻症比重症疗效好 。治疗期间应注意防寒保暖 。



制黑附子的用量 制黑附子别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金匮要略》附子运用浅析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十分广泛 。该书前22篇,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包括乌头在内)者23首,占十分之一强 。观就其运用附子的规律作一粗试的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


附子的主要功用



1 、回阳救逆


附子大辛大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泻等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阳气行将亡失之危证 。如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呕吐,证见“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寒厥下利,证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而蛔厥者”;乌梅丸治“烦躁吐,心腹痛剧、吐涎沫,得食则吐,手足厥冷”之蛔厥等,均是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 。


2 、逐寒止痛


对于风寒湿邪相搏,痹着肌表,经脉不利而致周身骨节疼烦,可用附子逐寒除湿止痛 。如桂枝附子汤治表阳虚风邪偏胜之湿痹;白术附子汤治表阳皆虚之湿痹;桂枝与芍药知母汤治风寒外袭,渐次化热伤阴之痹证;均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 。此外,薏苡附子散治胸阳不振,阴寒较甚,痛势剧烈之胸痹,亦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 。


乌头与附子属同类植物,乌头系附子之母根,两者性味功用均相近似,但乌头之性味比附子更为辛温雄烈,其逐寒止痛之力更强 。对于发作性疼痛,证属沉寒痼冷,痛急而有肢冷汗出者,则选用乌头 。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赤丸等,均为此等证候而设 。


3 、温里助阳


对于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下利 。胸腹冷痛,食纳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者,附子有温里祛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呕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温中助阳,通利气机,治阳虚阴凝,饮留胃中之“气分病”;黄土汤治虚寒便血;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以下寒结;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肿,振奋阳气,治“肠痈已成”;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治妊娠阳虚寒甚腹痛等,均是取附子温里助阳之功 。


4、温肾化气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 。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气化功能减退所致的诸证,皆可用附子治之 。如肾气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治“虚劳腹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治“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出者”;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瓜蒌瞿麦丸治“小便不利,水气内停”;麻黄附子汤治“少阴正水”,证见身面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小者,均是取附子温肾化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的功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