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黑附子的用量 制黑附子别名是什么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


【性味】 : 大辛. 大热 。有毒


【归经】 : 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
【使用注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


【宜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 。(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 。)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 。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



制黑附子的用量 制黑附子别名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 。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 。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 。可能突然而死亡 。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 。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 。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 。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 。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 。补肾阳常配肉桂 。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


注意药物的配伍


有益的配伍: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不仅能加强温里作用,且可减少附子毒性,故在祛寒剂中三者常一起应用,其原理是三者配伍后生物碱发生了化学变化,使毒性大大降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