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十二长生水法图解 杨公五行24向长生水法图解(11)


高闾对曰:“臣等据案成事,依附杜预,多有未允 。至乃推校古今,量考众议,实如明旨 。臣等窃惟曾参匹夫,七日不食,夫子以为非礼 。及录其事,唯书七日,不称三年,盖重其初慕之心 。伏惟陛下以万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御则三食不充半溢 。臣等伏用悲惶,肝脑涂地 。躬行一日,足以贯被幽显,岂宜衰服三年,以旷机务 。夫圣人制礼,不及者企而及之,过之者俯而就之 。伏愿陛下抑至慕之情,俯就典礼之重,诚是臣等慺慺之愿 。”帝曰:“恩隆德厚,则思恋自深,虽非至情,由所感发 。然曾参之孝,旷代而有,岂朕今日所足论也 。又前表,称‘古者葬而即吉,不必终礼,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庶政\' 。朕以为既葬即吉,盖其季俗多乱,权宜救世耳,谅非光治兴邦之化 。二汉之盛,魏晋之兴,岂由简略丧礼,遗忘仁孝哉 。公卿偏执一隅,便请经治之要,皆在于斯,殆非义也 。昔平日之时,公卿每奏称当今四海晏安,诸夏清泰,礼乐日新,政和民悦 。踪侔轩唐,事等虞禹,汉魏已下,固不足仰止圣治 。及至今日,便欲苦夺朕志,使不逾于魏晋 。如此之意,未解所由 。昔文母上承圣主之资,下有贤子之化,唯助德宣政,因风致穆而已 。当今众事草创,万务惟始,朕以不德,冲年践祚 。而圣母匡训以义方,诏诲以政事,经纶内外,忧勤亿兆,使君臣协和,天下缉穆 。上代以来,何后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拟,则从众议 。尧虽弃子禅舜,而舜自有圣德,不假尧成 。及其徂也,犹四海遏密,终于三年 。今慈育之恩,诏教之德,寻之旷代,未有匹拟 。既受非常之恩,宁忍从其常式 。况未殊一时,而公卿欲令即吉 。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轩设悬,飨会万国 。寻事求心,实所未忍 。”
高闾对曰:“臣等遵承册令,因循前典,惟愿除衰即吉,亲理万机 。至德所在,陛下钦明稽古,周览坟籍,孝性发于圣质,至情出于自然,斟酌古今,事非臣等所及 。”李彪曰:“当今虽治风缉穆,民庶晏然 。江南有未宾之吴,朔北有不臣之虏,东西二蕃虽文表称顺,情尚难测 。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 。”帝曰:“鲁公带绖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 。如有不虞,虽越绋无嫌,而况衰麻乎?岂可于晏安之辰,豫念戎旅之事,以废丧纪哉!”
李彪对曰:“昔太伯父死适越,不失至德之名 。夫岂不怀,有由然也 。伏愿抑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 。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故豫造金册,明著遗礼 。今陛下孝慕深远,果不可夺,臣等常辞,知何所启 。”帝曰:“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诸情备如前论,更不重叙古义 。亦有称王者除衰而谅暗终丧者,若不许朕衰,朕则当除衰暗默,委政冢宰 。二事之中,惟公卿所择 。”明根对曰:“陛下孝侔高宗,慕同大舜,服衰麻以申至痛,理万机以从遗旨,兴旷世之废礼,制一代之高则 。臣等伏寻渊默不言,则代政将旷,仰顺圣慕之心,请从衰服之旨 。”
东阳王拓跋丕曰:“臣与尉元,历事五帝,虽衰老无识,敢奏所闻 。自圣世以来,大讳之后三月,必须迎神于西,攘恶于北,具行吉礼 。自皇始以来,未之或易 。”魏帝曰:“太尉国老,言先朝旧事,诚如所陈 。但聪明正直,唯德是依 。若能以道,不召自至 。苟失仁义,虽请弗来 。大祸三月,而备行吉礼,深在难忍 。纵即吉之后,犹所不行,况数旬之中,而有此理 。恐是先朝万得之一失,未可以为常式 。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 。但公卿执夺,朕情未忍从,遂成往复,追用悲绝 。”帝遂号恸,群官亦哭而辞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