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如何实现教育功能( 五 )


他说“我九岁那年,我们村里没有学校,十来个孩子请了个没考上秀才的先生教书 。他教我们读《论语》,读《左传》 。
1915年(苏步青出生于1902年),我进了当时温州唯一的一所中学 。那时,我立志要学文学、历史 。一年级时,我用《左传》的笔法写了一篇作文 。老师把它列为全班第一,但又不完全相信是我写的 。问我:“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我说:“是的 。我会背《左传》 。” 老师挑了一篇让我背,我很快背出来了 。老师不得不叹服,并说:“你这篇文章也完全是《左传》笔法!” 《史记》中不少文章我也会背,《项羽本纪》那样的长文,我也背得烂熟 。我还喜欢读《昭明文选》”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我小时候就读很多《唐诗宋词》,妈妈当时要求一天背一首,后来大一点就背《孟子》,父亲每天用一个小时来教我《孟子》,教了一个半暑假,把将近三万八千字《孟子》从头到尾都背了 。我读了《孟子》就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知道这个中国人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对我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那时候我的父亲教微积分,找一个家庭教师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
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说:“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背书,包括《诗经》《楚辞》、司马迁的《史记》 。我比较喜欢西汉的文章,也很喜欢陶渊明的诗 。”
通过定量定时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对语言文字的亲近感、敏感度,可以提升阅读速度、提升对文字信息的解析能力,大量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升专注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根据科学研究,诵读国学经典内容的过程,可以促进大脑突触连接,扩大脑容量,增强再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有利于提升学习其他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美术、音乐、编程等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 。无论阅读还是诵读,是信息输入刺激大脑的过程,是大脑产生思考的过程,是记忆能力提升的过程,是理解能力提升的过程,无论文科、理科,无论从事文化工作,还是科学、艺术类工作,都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形成的专注力、理解能力提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底层能力,国学强,则可以数学、物理等学科强,通过国学经典学习可以助力中国发展成为数学大国、数学强国、科技强国 。


成本低、效率高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改变命运的方式
对于普通人家、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写作能力对于成长发展有极大益处,是成本最低改变命运、效率最高创造更好发展可能的方式,比如,从小每天自由阅读一到两个小时,每周阅读一本书,20岁前阅读完成1000本书;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从8岁开始,每天自由写一篇随笔,一直坚持;每天诵读半小时国学经典内容,15岁前可以一口气背诵5万字国学经典内容,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提升人生格局,通过坚持写作提升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可以提升专注力、理解能力、文化修养等,对于一个成长在普通或贫困家庭但表达能力、文笔能力强的孩子,他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大大提升,可以为创造更好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华东师范大学“百年语文的历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说摘选 。
“优雅地使用文字,是一节必修课”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 。”
“语文不仅仅是读书写字 它决定你一辈子”
“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