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接褚橙的班?


谁来接褚橙的班?


文章图片


谁来接褚橙的班?


文章图片


谁来接褚橙的班?


文章图片



每年11、12月 , 是柑橘开始成熟上市的日子 。 这些天 , 随着天南海北的人们纷至沓来 , 中国西南边陲小镇戛洒再度热闹起来 。
戛洒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 归玉溪市新平县管辖 , 人口仅3万余人 , 距离国境线只有200多公里 。 在漫长历史中 , 这座小城默默无闻 , 并不引人注目 。
直到2002年 , 褚时健开始在这里种植冰糖橙 , 把“褚橙”做成了国内最著名的水果品牌之一 。 这枚金灿灿的果子 , 理所当然地成为戛洒以及新平县重点打造的宣传名片 。
公开数据显示 , 褚橙第一年的种植面积只有600亩 , 如今扩展至6400亩 。 而在当地政府“学褚橙”的号召下 , 新平县柑橘种植面积从最初的星星点点 , 发展到如今的14万亩 。

坐拥超级爆款的戛洒镇 , 成为全国水果商人的年度打卡地 。 在小镇西北7公里的褚橙庄园 , 形形色色的拜访者期待着与褚时健家族谈生意 , 盘算着今年能拿到多少货源 。
这里是褚橙生产商褚氏农业的大本营 , 现任掌门、褚时健长子褚一斌常常在这里接待客人 。 走进褚橙庄园的访客 , 偶尔会注意到庄园前台摆放着一摞书:《褚橙你也学不会》 。
这本书的作者是财经作家黄铁鹰 , 更著名的作品是《海底捞你学不会》 。 姊妹篇《褚橙你也学不会》出版于2015年 , 宣示着褚氏农业自身成长路径的不可复制性 。
从褚时健盘下果园算起 , 褚橙已有二十年历史 。 在此期间 , 国内不少水果生产商试图模仿褚橙的模式 , 但画虎不成反类犬 , 最终不了了之 。
中化农业旗下的熊猫指南CEO毛峰认为 , 褚橙的成功源于农业的工业化管理、个人品牌和渠道定价权三个关键步骤 , 而前两个步骤是第三个的先决条件 。
相比之下 , 国内一些水果品牌在重金投入之后 , 基本做到了第一步;其余两步则距离褚橙相去甚远 , 导致酒香也怕巷子深 , 销量难有突破 。
褚橙的一枝独秀 , 映衬了国产水果仍然缺乏高端市场竞争力 。
过去二十年间 , 国内居民水果人均消费量大幅增长 , 本土品牌占据消费总量的80%以上 。 不过 , 国产水果大多集中在苹果、梨、桃等中低端品类和价位 , 高端市场仍以进口水果为主 。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水果进口总量达630万吨 , 同比增长8%;出口386万吨 , 同比增长7% 。 其中 , 高档水果的进口 。
但在平价水果供给基本饱和的情况下 , 国内水果行业必须把竞争重点转向满足更多高品质、差异化需求 。 除了涉足高端品类外 , 提升品牌附加值也十分关键 。
成为下一个褚橙 , 不再是单纯跟风 , 而是打破天花板的必然之举 。 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和渠道升级 , 提升本地特色水果附加值和客单价 , 成为越来越多品牌商和果农的探索方向 。
A
褚橙之所以难以复制 , 关键原因是它同时具备了地利、天时与人和 。
褚橙果园位于云南哀牢山 , 年日照时数长达1800~2200小时 , 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和)为5800~7200摄氏度 , 昼夜温差10~11摄氏度 , 三大指标均优于国内主要柑橘产区 。 这就让褚橙在高产的同时保证了高甜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