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 上古 上古文明之光( 四 )




再下的第四节是“古代文明的标志和标准”,此节的内涵大于作为文明标志和本篇主旨的“城市文明” 。论及古代文明标志,作者认为是以文字、青铜器、城市、祭祀礼仪中心“四项文明要素”为主的,“本篇后面的章节主要介绍城市文明,而祭祀礼仪中心、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文字等古代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物质文明则放在第三篇进行介绍 。”前已述及本书第三篇是倒叙的“史前文化”,并非上面的各项内容,那么,这难道是作者最初的考虑,但在编辑和最后成书的过程中都没有加以修正,而保留至此?
也许是虑及放在第二篇第一章中前四节的“古代文明认知”与该篇的主旨城市实在毫无关系,所以作者在这章的最后一节开始谈城市——地球上最早的城市,而从下一章才开始切题,叙述中国古代城市 。
意外之四:正文、用图与资料引用
一 关于正文和图注问题
正文和图注中,问题多多 。这里,我们仅摘录若干 。
将彩陶纹饰当成刻画符号
在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的介绍中,彩陶成了“刻画”,内绘成了“外刻”,陶盆成了“陶壶”(图1-7) 。而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同样的刻画符号围绕陶器外围均匀分布一周,是明显的以刻画符号代表某种独特标识,同时能起到美观的作用,类似于现代陶瓷上刻的唐诗宋词”(15页),这显然是把彩陶纹饰当成刻画符号了 。关于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画符号的图注,则有“刻符”、“刻纹”、“刻图”、“符号”、“网纹”等诸多提法(图1-13) 。
漏录5000-4000年前的原始文字
编著者在介绍了半坡、姜寨、双墩、大汶口等遗址发现的刻符后,指出“距今5000~4000年的从符号到文字的考古证据尚很缺乏,所以目前尚没有研究考证将从符号到甲骨文的证据链条串起来 。”“目前,考古发掘证明的最早汉字是甲骨文,从符号或图画文字到甲骨文的证据尚未有考古发现”(17页) 。但在后面的城市文明部分,又提及“在良渚文化区内的平湖市发现的中国最早原始文字“良渚文字”距今约5000年,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165页);而“‘陶寺文字’比殷墟甲骨文早七八百年,对于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168页) 。这就顾此失彼了 。此外,龙山时代其他关于早期文字的考古材料如山东邹平丁公、阳谷景阳岗和江苏龙虬庄等地出土陶文则完全未提 。


遗址、建筑和器物的张冠李戴现象
组图“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遗物举例”(图13-4)中,图(a)“南庄头出土灰陶罐”实为辽代仓廪式陶骨灰罐,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因网上图片搜索中该器标为“南庄头遗址旅游攻略“,大概误导了编著者 。图(b)“南庄头出土灰陶杯”实为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陶釜,大概又是百度搜索误导了编著者 。图(C)“南庄头出土褐陶罐”实为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彩陶鱼纹盆,这一图片来源,的确出自“百度百科—南庄头遗址” 。

太古 上古 上古文明之光

文章插图

组图“裴李岗遗址及出土陶器和石器举例“(图13-9)中,没有石器图片,取而代之的是裴李岗遗址的田野照片,而”裴李岗遗址平底陶盆”,实为仰韶文化彩陶簋形器,系舞阳小学捐赠,现藏河南博物院 。组图“仰韶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举例”(图13-13)中,出土于大通上孙家寨的“青海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 。组图“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遗物举例”(图13-14)中,图(a)“半坡遗址鱼纹彩陶盆”实为彩陶背壶,图(b)“青海舞蹈纹彩陶盆”实为陶鬶,图(c)“陕西黄陵人像彩陶罐”实为一彩陶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