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丑!好臭!你没看错,我说的是兰花( 二 )

文章插图
蝴蝶兰,图片来源见水印
或许是因为靠香味“招蜂引蝶”竞争压力太大(毕竟这么做的植物太多了),棘唇石豆兰另辟蹊径,吸引逐臭而居的蝇类(及其他食腐昆虫)帮忙传粉。想想蝇类活跃的场所……棘唇石豆兰的“花香”多么臭名昭著就可想而知了吧。它们散发出腐烂尸体的臭味(也有人形容像臭咸鱼味),再配合暗粉红色的花朵和猩红色、毛茸茸的唇瓣,还真有些像一块腐肉,难怪不少食腐昆虫上当。

文章插图
棘唇石豆兰毛茸茸的唇瓣,图片来源见水印
03天生诈骗高手如果说外貌吓人、气味恶臭只是个别成员的问题,那下面这点可以说是许多兰科成员共同的“黑点”。那就是很多兰花都是诈骗惯犯。据统计,超过1/3的兰花采用欺骗手段诱使昆虫(及其他传粉动物)为它们传粉,却不提供任何实际报酬[2]。为了欺骗昆虫,兰花也是煞费苦心,不断调整花的颜色、形态和气味,只为骗到免费劳动力。其实,植物和传粉动物之间最普遍的关系是互利关系(mutualism),这种模式我们非常熟悉了,常见的就是动物为植物传粉,植物提供花蜜作为报酬。

文章插图
木蜂从昙花中采集花粉,图片来源 Wikipedia
欺骗性兰花呢,它们就常常利用这种已有的传粉关系,或者利用昆虫的交配、产卵、筑巢等行为,将“天真”的昆虫玩弄于股掌。“骗子”兰花行骗的策略主要有食源性欺骗、性欺骗、产卵地拟态及栖息地拟态等几种,下面我们就来历数兰花的罪行。
食源性欺骗
食源性欺骗很好理解,就是兰花(通过气味、颜色等)向昆虫发出信号,说这儿有的是花蜜,等昆虫忙忙碌碌完成授粉工作,却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根本没有报酬。杓兰属(Cypripedium)中的不少成员就深谙此道,比如离萼杓兰(C. plectrochilum)。

文章插图
离萼杓兰,图片来源见水印
性欺骗
性欺骗就是兰花(通过发出假的雌性昆虫信息素和形态信号)伪装成雌性昆虫,诱使雄性昆虫前来交配,实则是替兰花传粉。例如,眉兰属(Ophrys)的一些成员唇瓣长得与某些蜂类的雌蜂非常相似,借此诱骗雄蜂前来传粉。

文章插图
角蜂眉兰(Ophrys speculum)模拟一种雌性土蜂(Dasyscolia ciliata),吸引雄性土蜂为其传粉,图片来源Wikipedia
产卵地拟态
采用产卵地拟态的兰花会根据昆虫的产卵行为,伪装成适宜的产卵地(比如腐败的动物尸体、粪便和真菌的子实体等),把昆虫骗过来,帮自己完成传粉工作。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一些成员就精于此道,比如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它就是通过模拟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的产卵地骗雌蝇前来产卵,顺便为自己传粉。

文章插图
紫纹兜兰,图片来源《中国最美野花200》,重庆大学出版社
除了上述这些比较典型的欺骗行为,兰花还能拟态蚜虫的报警信息素、发出植物绿叶挥发物等等,可谓是将行骗技能点到满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