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张燕:丹麦,一个童话国度的幼儿教育( 三 )

  
幼儿园中无论户外还是室内 , 常常为孩子设置有专门由他们享用的充满神秘感的小屋、城堡或其他有意思的去处 , 如一张旧的大柜变幻成为通往“森林”的大门 , 户外大树中间的小屋联通索桥 ……  
3. 幼儿园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丹麦幼儿园有六大目标: 个体技能、社交能力和包容性、语言发展、身体和运动、自然和自然现象、文化表现形式和价值 , 这六个方面综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 而不是实施分科教学的课程 。  
“丹麦幼教模式就是玩” , 成人要帮助和支持孩子玩 , 在玩中学习 。幼儿园要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孩子每天很多时间是在户外玩 , 他们要自己穿衣外出 , 自己决定玩什么 , 如有玩沙、玩泥的 , 骑车、爬树的:多是自由散漫地玩 , 没有统一的上课 。  
我们去一所幼儿园的时间大致是中午1点 , 小婴儿正在户外午睡 。 交流中 , 园长表示 , 孩子在户外睡眠可以听到鸟鸣 , 呼吸新鲜空气 , 感受大自然 。 为什么不呢?有人质疑这样做的依据 , 回答是这是丹麦人的生活习惯使然 , 是常识 。   
在幼儿园 , 通常没有统一的排队 , 没有统一 起床时间 , 而是谁先睡醒先起来 , 先换好衣服的就先出去玩 。 即使刮风下雨 , 孩子也会去户外玩 , 丹麦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气不是问题 , 穿合适的衣服就可以” 。 这里不是成人在做选择 , 而是从孩子出发 , 从有益于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 。   
老师不是自己想当然 , 而是要不断地揣摩孩子 ,“把自己当成孩子” , 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 。 课程多是生成的 , 不是预设的 。 老师要有好奇心 , 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 要让孩子遇到对他们充满兴趣和关心的人 。 幼儿园要让孩子接触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 , 包括足疗、骨头小人——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去上学 , 参与社会生活 。  
我们看到的老师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态度平和亲切的成年人 。 有这样一些细节 , 如 , 老师把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孩子抱在怀里安抚他;一位老师把孩子举高高如同亲子之间的亲密行为 。 这里的教育自然而然了无痕迹 , 多为不教而教 。   
4. 一场“幻想之旅”的情景剧  
在丹麦幼儿园常常能够看到安徒生童话故事及其中的角色、场景 , 安徒生一直没有走远 , 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 如魔笛幼儿园设有豌豆公主的场景 , 很多幼儿园进行安徒生童话戏剧的表演活动 。 我们观摩了一场由孩子自发地根据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依原有故事即兴表演的“幻想之旅” , 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有了真切的感悟 。   
所谓 “幻想之旅”即没有任何事先设计好的主题、角色与情节 , 完全由孩子们即兴创造 。 老师先让每个孩子说他想让自己成为什么即扮演什么 , 有的说自己是国王或王后、公主 , 有的说自己是美人鱼 , 有的说自己是猫咪……还有乐高的国王、骨头小人等 , 老师大致与孩子沟通了各自居住的地方 , 如王宫城堡即室内一边的沙发 , 海边则为对面的一块毯子等 。   
表演开始 , 老师和孩子是一边演一边编情节 , 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 。 老师的作用是提问启发孩子的想象 , 或是串场引导 , 推动故事的展开和延续 , 促使几个角色或场景间发生关系 。   
如 , 乐高国王要做什么——想去城堡 , 先是挖地道 , 但王宫的国王不同意 , 对方行为被严厉禁止 , 于是老师引导大家“发生了什么?怎么办?”改为制作钻石 , 之后送进城堡——小猫咪跑出皇宫去找美人鱼 , 可能溺水 , 公主把她拽回来 , 国王按电钮关大门 。 中间有演不下去的情况或出现突发情况 , 比如扮小猫的孩子因入园时间不长 , 有些不适应 , 情绪转低 , 老师及时关注 , 并根据当时的情景不脱离故事情节地予以自然的引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