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张燕:丹麦,一个童话国度的幼儿教育( 四 )

  
整个过程体现了 玩中学 , 孩子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并展开惊人的想象;在表演中了解行为界限——小猫不能跑到水里;又在与人交往中读懂他人的情绪意愿 , 以及矛盾冲突的解决 。 这些都不是成人能够通过说教告诉给孩子的 。  
表演没有排练 , 也无特意设置物质设施 , 或专门的场景布置 。 活动不是着重结果而是过程导向 , 孩子全部参与在情境之中 , 学习和享受过程 , 大家都非常舒服开心 , 最后随着故事的开展 , 在老师建议下孩子们自然地一起唱起歌来 , 在歌声中结束表演 。 这样的表演或许可以称之为“开心之旅” 。 而且以上所及有关社交能力、语言发展、身体运动及文化表现等目标通过表演游戏得到实施 。   
再读安徒生  
【活动|张燕:丹麦,一个童话国度的幼儿教育】说起安徒生 , 国人都知道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 儿童文学界通常会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国际安徒生奖(1956年设立) , 安徒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这样狭窄的范围 , 不得不说是很遗憾的 。  
在丹麦我们有机会再次与安徒生相遇和对话 。 安徒生始终持有一颗赤子之心 , 他的童话可以用于各个年龄及成人 , 适用于每个人的人生 , 而并非仅仅是给孩子的 。 安徒生及其童话的内涵丰富深刻 , 除了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 , 还体现勤奋向上、正直、善良、公平、真诚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   
如 , 《皇帝的新衣》以孩子般的真诚反衬成人的虚伪 , 又提倡打破常规 , 注重孩子拥有书本之外的能力等等 , 虽历经数百年至今光彩依旧 。 国人需要再读安徒生 , 获得人生启迪 , 发掘和拓展其普世文化价值和精神 , 为我所用 , 为当下喧嚣功利的社会注入一支清新剂 。 中国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也应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扬 , 要增强历史感 。  
中国和丹麦在幼儿教育领域尽管存在国情差异 , 很多方面无法照搬 , 但丹麦幼教的一些理念和实践的确值得学习 , 如能加以借鉴善莫大焉 。中国幼儿教育近年发展迅速 , 但往往对形式的关注大于内容 , 过于崇尚物质技术 , 却忽视了人 。 迫切需要进行实质上的变革 。 知易行难 , 呼吁幼教人起而行之 , 知行合一 , 切实有所作为 。  
1.让孩子成为孩子  
在丹麦幼儿园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孩子像孩子 , 他们稚拙、真实 , 天性尽显 , 孩子的一日生活就是玩 , 各种玩 , 自由地玩 。 来自于自然的孩子最喜爱在户外玩 , 爬高、玩泥、骑车 , 甚至于在地上爬着玩 , 有句话“孩子越脏越快乐” , 又“天气不是问题” , 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几乎成为社会共识 。   
孩子在自然中身体会增进感受天气温度的能力 , 增强体温调节力 , 同时获得多种感知甚至体验惊险 , 如泥和沙的性质——而我们则更多是成人自己觉得脏 , 觉得冷 , 或是有危险 , 因而限制孩子的行为 , 也剥夺了他们的成长 。 在幼儿园看到的场景:几个换好衣服的孩子爬上山坡 , 排在第一个的男孩从山顶上的滑梯滑下来并得意地向我们挥手;一位妈妈接孩子离园 , 走出大门几步 , 小不点折回去 , 在门口的小水洼处蹚水玩 。   
2. 生活比天大  
丹麦明确幼儿园属于非学校系统 , 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我们却将其纳入基础教育 , 再来管制监控幼儿园不能教知识 , 批评小学化?定位错误必然人为地制造出问题 。   
丹麦人认为书本不是最重要的 ,“生活比天大” ,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 因此要求教师有足够耐心 , 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 丹麦幼儿园多原生态融于社区生活 。 六大目标不是分科目系统教学 , 而是综合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 教师明了每日活动都需围绕这些目标 , 机构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 , 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 丹麦同仁常常强调常识 , 以及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