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毁了波音?( 八 )

  
当时 , 铁姆肯的总裁Ward Timken和CEOJames Griffith并不支持拆分 。Griffith说:  

之所以我们公司制造这两种材料和产品 , 其目的是为了向市场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  
例如 , 我们的客户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的超大型轴承直径达2米 , 重达4吨 , 而且还必须承受极端的风力与温度条件 。对这些客户来说 , 我们控制了从原材料(钢铁)到成品(轴承)的整个价值链 ,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 , 微调钢材属性 , 从而生产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  
但是 , 铁姆肯的投资者们并不这么想 。  
当时的铁姆肯三分之一左右的业务属于钢铁行业 , 另外三分之二则是机械制造 , 对投资者来说 , 同仅专注于一项业务的公司相比 , 铁姆肯公司的结构过于庞杂 , 从而也导致华尔街对其估值不高 。但是 , 一旦分拆之后 , 铁姆肯成为两家术业专攻的公司 , 更易获得华尔街的青睐 。  
和铁姆肯、GE、波音一样 , 命运或无形或有形被华尔街操纵的美国制造业企业不在少数 。  
我们不禁要问 , 为什么波音、GE、铁姆肯这样的美国制造业巨头在过去短短几十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生产的产品充满安全隐患 , 并被竞争对手全方位赶超;一个则不得不通过变卖家产而苟延残喘 , 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也早已一落千丈;还有一个则迫于投资者的压力 , 不得不把成熟的产业链拆分得七零八落……  
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在里根改革以来的金融化 。  
05华尔街!  
可怕的是 , 这可能正是现实 。  
1980年代以来 , 新自由主义在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推动下 , 逐渐影响到全世界 。对金融行业来说 , 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解除管制”(unfettered) 。  
当时的这场改革 , 不可否认给全世界带来了财富增量 , 然而 , 失去了二战之后严格监管的金融业 , 却犹如一只挣脱了牢笼的怪兽 , 一点点地榨干美国制造业和商业的生存空间 。  
学术界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 , 来描述19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 , 其主要特征就是债务股本比的上升 , 以及金融业在全国范围内相较于其他行业更快速发展的现象 。  
波音和GE , 正是金融化攻破的两大堡垒 。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 , 在1970年代 , 金融与保险业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仅不到5% , 这十年中 , 这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维持在4%至4.8%之间 , 所有投资银行资产占美国GDP的比重还不到2% 。由于那个时代的银行业除了吸收存款、向企业和个人放贷之外没什么可做的 , 银行业甚至被称作“无聊的银行业” , 丝毫没有华尔街今天的傲慢 。  
但是 , 1980年代的解除管制 , 让金融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融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迅速成长 , 在2018年 , 金融与保险业对美国GDP的贡献均超过7% , 包含了房地产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则在近五年连续贡献了美国20%以上的GDP 。  
此外 , 值得注意的是 , 金融业的利润从1980年至2005年间的25年里 , 增长了80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