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2020年卖十多块宅地侧重西部,或将“指导”二手房价( 三 )
新房价整体还是比较平稳 , 2016年调控把价格按到5.4万以后 , 连续四年都保持在5.4万的水平 , 得益于 政府限价的力度比较大 。 对比珠三角的其他几个城市可以看到 , 其实很多的城市都不是这样的 , 如果用简单的均价来看 , 看看广州、佛山 , 甚至看看我们周边的东莞、惠州 , 应该说价格涨得比较快的 , 因为很多城市没有严格地限价 。 深圳作为四个一线城市之一 , 也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房地产市场的领头羊 , 我们在执行调控政策方面确实预期是间接的预期 , 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 , 不要带有负面的作用 。 在房价方面还是比较平稳的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 年底新房因为有限价的政策所以比较平稳 , 但二手房很难实行限价 , 一旦利好消息不断 , 他的价格就涨得比较快 。 而且年末出现了业主集体哄抬价格的现象 , 所以在2020年对于二手住房 , 深圳要考虑建立一个楼盘的指导价格 , 通过这个指导价格的制度来引导市场的公平交易 。
深圳人口密度赶超印度孟买 , 急需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达到了2500万 , 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上有2.5万人在这里居住、生活、工作 。 这个人口密度是非常大的 , 已经跟印度孟买差不多了 , 这样的话空间非常狭小 , 人们的居住空间、生产空间、活动空间都会受到制约 , 将来像这样的一个人口密度肯定是需要上涨的 , 压力很大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在住房制度方面不尽快解决那些对市场估计能力不足的地方 , 今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 包括营商环境的改善都是非常不利的 , 从这一点来看 , 我们应该尽快明确我们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 , 特别是公共住房的类型 。
1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个人认为 , 深圳就两种类的住房体系 , 一种是租赁型 , 一种是销售型 。 这两类的公共住房主要是公租房为主 , 深圳有一些人才的政策 , 可以有一些政策性的出租 。 深圳市住房制度的改革思考 , 难度在于最近再提的60%公共住房 , 是不是挤压了商品房的空间 , 这是因为深圳的土地资源太少了 , 我们没有办法扩大 , 所以我们这边关键的问题是供应太紧张 。 这种情况下 , 其实深圳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 把人才、保障这类公共住房放到60%是一种不得已的举措 , 是一种在蛋糕做不大的情况下切蛋糕 , 因为房价已经很高了 。 我把这些有限的房子卖出去还是高价 , 其他的低收入家庭还是享受不了 , 只能切蛋糕的方式来保证这些居住 。 在分配制度上 , 如果是这样你的房子既然是为了保公平 , 他永远也买不起商品房 , 他只能买公居房 , 这个房子不能拿去炒作 , 如果这个房子过了几年上市了 , 你怎么落实“房住不炒” , 等于自己有条件分到房子不就是赚到一笔 , 这对别人不公平 。 这类房子一定要坚持长期的租赁 , 不能让它流失 , 把住这两个观点 , 我们的住房制度改革基本上是公平公正可以为大家接受的改革 。
2
完善住房租赁政策
深圳这几年租赁市场发展比较快 , 本身深圳就是一个租赁为主的城市 , 我们全市1070万套的住房中将近800万套出租 , 深圳80%的房子在出租 , 80%的人租房 。 这个重点是应该把租赁市场的政策要搞好 。 要激励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入 , 对市场也要规范起来 , 要创新一些政策 。 因为深圳的现在存量房50%都是城中村 , 所以对城中村要给予更大的关注 , 增加 城中村的住房供给端 , 将城中村进行规模化的改造 , 吸引企业入驻 , 跟公共住房进行新的衔接 , 通过政府每年给补贴 , 让他可以租得起房 , 这样既完善了出租房的作用 , 也把政府对住房保障进行了一些解决 。 再有对城中村还是要改造 , 城中村的现状无论在功能、配套环境还是比较差 , 而且还有升级的趋势 。 现在特区内的产业基本上迁出了 , 特区内主要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 , 他的人员素质比较高 , 支付能力比较强 , 以前的城中村的租金相对比较低 , 我们可以通过城中村的规模化的改造 , 不是拆迁 , 而是把他修缮一下改造一下继续出租 。 像这种方式租金适当地调整一下 , 上升一下 , 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 但是这个政策放到特区外的产业园区就不合适了 , 因为产业工人他收入比较低 , 如果房租太高可能把人赶走了 , 这要区别化地进行改造和规划 。 同时 , 租金也要发布全市的各类租金指导价 , 特别是对个人的租金指导价格进行减免税进行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