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黯然退场,是因为中国人不读书、爱盗版吗?( 六 )


在严格的审核机制下 , 网文与知识付费这些内容形式 , 虽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监管影响 , 比如以民俗、迷信为背景的网文已经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 , 但与纸质书出版相比 , 其监管力度还是非常宽松的 。
所以在欧美 , 亚马逊某种程度上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上游内容、版权侧 , 但在中国则很难 。 中国的上游出版方往往对内容电子化也不积极 。
它们有相当一部分本就并非纯粹的市场导向 , 而且即使是市场导向 , 也存在出版物电子书本就与纸书销售互相影响、营收非常有限的情况 , 自然也就更无意于深耕这一领域了 。
亚马逊中国在多年前就有过这样的论断:相较中国本土电商 , 其整个自营品类没有成本和效率优势 。 所以它的业务重点一直是全球购 , 纸书销售业务更是早就已经关停 。
虽然Kindle在电子阅读器市场上从来都是一家独大 , 但与网文相比 , 出版物电子书并不是一个好生意 。 没有能够盈利的服务付费模式 , Kindle又因各种原因必须要在中国保持较高的硬件价格 , 又难以进入数字阅读的下沉市场与产业上游 , 这简直是一个它欧美硬件让利、知识服务盈利 , 创造生态的反向“飞轮效应” , 业务只会越来越难做 。
所以 , Kindle退出中国市场 , 可能是必然的 , 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
而对于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的糟糕现状与泥沙俱下 , 我们也尽可不那么悲观 。 其实纸书中又何尝没有很多价值极低的“废纸”呢 , 我们只要坚信我们自己具备判别内容好坏的能力 , 并愿意去追寻那些真正好的内容 , 就足够了 。 至于阅读的是纸书 , 是Kindle , 还是手机 , 或许没那么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