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商业增长法:用五条商场保鲜秘籍完成进化( 二 )
但是在三年之内 , 以每半年完成一次更新升级的速度 , 龙湖在大兴天街做到了年销售额125.4%的增长 , 日均客流量从2016年的4.8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6.3万人 , 辐射区域从附近3公里拓展到车程半小时 , 甚至到固安 。
根据商圈内人口结构的更迭进行不断调整之后 , 大兴天街的定位 , 从最初满足周边居民生活所需 , 到现在升级成为一个“有品味、轻时尚”的 , 为社交乐活型人群提供品质生活的商场 。 而长楹天街则正在从区域型购物中心 , 向城市级购物中心迈进 , 引领城市品质生活 。
随着五环外人群的年轻化和商业的兴起 , 北京新区域的变化实际上比内城更为明显 , 在商业维度上 , 北京已经具备了从单中心向多点、网状化发展的能力 。
在龙湖 , 他们会把每一个城市进行一次网格化切分 , 比如北京切成约200个版块 , 然后对每个区域做数据分析和消费特性研究 , 再选择是否进驻 , 及进驻之后的定位策略 。
不固守传统位置法则 , 而是看到变化、跟着人走——这是龙湖身上可以看到的第一条商场保鲜经验 , 看到城市中新鲜的一面 , 才能把自己变新鲜 。
02 · 周期性视角看待消费和客群
北京每产生一个新兴版块 , 首先迎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 。 而年轻人也是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改变最快的群体 。
对于年轻人的关注 , 龙湖的商场会按时间线区分现在和未来 , 把自己变成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 。 大兴天街商场总经理陈伟认为 , “商场中98%的品牌会趋于年轻化 , 去培育未来市场 。 ”
但回到现在时 , 陈伟发现 , 虽然gucci店里大部分是90后 , 他们追求自我 , 影响周围的人 , 但市场上的主力消费人群仍然是已经“成家有娃”的80后、70后 , 而且他们追求的是“小确幸”的小潮流 , 而不是变化特别快的时尚尖端品牌 , 拓客成本也相对低很多 。
陈伟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90后身上 , 引进他们喜欢的品牌 , 同时拿出更多的面积给那些有持续消费能力的群体 , 让购物中心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 , 也能够“更包容一些”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 一是带来潮牌、母婴等品牌;二是当曾经的年轻人变成了后来的中年人 , 商场依然能够“接得住”他们的需求 。
用周期性视角看待消费和客群 , 在拓展商场辐射能力的同时 , 做存量用户的未来需求匹配 , 避免用户被分流 , 这是龙湖商场的第二条保鲜秘密 。
03 · 往前一小步 , 去引领消费
抓住年轻人的心 , 定位和招商很重要 , 这是一座商场开业前期最重要的事情 。
龙湖商业环渤海一区总经理龚焕新回忆 , 长楹天街27万平方米的大体量 , 加上位置处于五环外 , 给招商人员带来挑战 , 最开始的招商颇有难度 。 这种挑战下 , 仅靠传统经验已不够用 , 招商人员需要展现更多专业性 , 才能解决困难 。
之后 , 龙湖商场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专业性 , 拿市场和数据说话 , 才有了如今消费者在长楹天街看到的华北首家乐高探索中心、蓝蛙第一家在北京五环外的店、Jack&JonesUltra亚洲旗舰店、一条在北京的第二家店 , 以及刚刚开业的星巴克臻选、华为城市级旗舰店、耐克高级旗舰店等 。
图为龙湖北京长楹天街乐高探索中心奠基仪式
作为网红店 , 喜茶在选址方面非常苛刻 。 龙湖商业第一次找喜茶谈进驻的时候 , 被喜茶否决了 , 如果一个区域和一家商场的消费人群和预期与喜茶的数据匹配存在一定不满足 , 他们就会规避风险 。 但龙湖商业最后用数据说话 , 引入喜茶进驻长楹天街 。 喜茶从谨慎考虑 , 只开了一家店 , 很快客流就暴涨 , 接待能力到达饱和值 。 前不久 , 喜茶已有了在长楹天街扩店的打算 。
北京房山天街是龙湖商业的首个收并购改造商场 。 最初 , 因为房山区地域广大人口分散 , 品质商业氛围匮乏 , 这个项目招商并不顺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