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
7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 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 而细胞分裂两次 。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
8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 形状大小一般相同 , 一条来自父方 , 一条来自母方 , 叫做同源染色体 。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 叫做四分体 。
9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 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 , 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 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13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 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 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 , 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 , 排列在外侧 , 构成基本骨架 , 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 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1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 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 ,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
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 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 , 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
20RNA是在细胞核中 ,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 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 , 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 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
2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2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2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 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 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
25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 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 , 即DNA的自我复制 , 也可以从DNA流向RNA , 进而流向蛋白质 , 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但是 , 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 ,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
26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 , 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
27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 , 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 。 一般来说 ,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