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一个系统中 , 系统本身工作效果 ,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 ,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 , 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称为植物激素 。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 激素种类多 , 量极微 , 既不组成细胞结构 , 又不提供能量 , 也不起催化作用 。 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 , 清除和监控 。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 ,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 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 , 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 , 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 免疫缺陷病 。 (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
24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 , 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 ,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 , 也能疏花疏果 。
25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
26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27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2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聚集型 。
2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 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
30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 。 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 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 在不利的条件下 , 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
3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防治有害动物 , 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 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
32自然界中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 , 曲线大致呈“J”型 。
33种群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 , 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 称为“S”型曲线 。
3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 又称K值 。
35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叫做群落 。
3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重要特征 。 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 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
3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大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 常呈 镶嵌分布 。
38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
39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就叫做演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