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 , 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叫做基因突变 。
29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 , 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 , 因此 ,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
30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
31在自然状态下 , 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
32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 , 而对生物有害 , 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 适应改变的环境 , 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 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 。
3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
3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35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 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
36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
注意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重在产生了新基因 , 基因重组是兄弟姐妹有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 染色体变异是唯一可以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变异 。
37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 , 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 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
38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 。
39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 , 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
40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 。 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41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 , 而且高度不育 , 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
4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 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43遗传病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产生和发展 。
4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 在经过选择和培育 ,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
45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 , 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 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突变率 ,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 缺点:盲目性 。
46基因工程 ,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 通俗的说 , 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 , 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 , 加以修饰改造 , 然后放在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
47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 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 , 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 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历史局限性) 。
4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
49进化理论的发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为单位 。
50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统称)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 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