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负面缠身的“微商正规军”:社交电商大败局

文章图片
图1/1
_原题是:社交电商大败局
和垂直电商一样的问题 。
文 | 谢康玉
来源:36氪-未来消费
最近 , 小米旗下有品有鱼 , 京东旗下东小店的相继关停 , 让久不在人们视野里的社交电商再获关注 。
自这一微商正规军出现 , 一直以来就是毁誉参半 , 大部分时间负面缠身 。 碍于平台和资本们都不喜欢与“微商”这个词搭边 , 微商正规军们在早些年给自己起了社交电商这个名字 , 定义为微商与新零售发生融合的新物种 , 但在行业人心里 , 他们还是微商 。
前两年在“全民社交电商”的时候 , 其负面主要与合规性挂钩 , 这两年更多的坏消息是欠债、关停 , 上一次社交电商出现在人们视野 , 是几个月前贝店爆雷 , 淘小铺关停 。
事实上 , 还有大量平台倒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 默默夭折 , 这一模式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宣告翻篇 。 全面转型社交电商的垂直电商不止贝店一个 , 曾获得软银投资跻身行业独角兽的楚楚街 , 在2017年底、2018年初彻底转型社交电商“楚楚推” , 不过据36氪-未来消费了解 , 这一项目早在2019年底就已倒下 。
2018年前后 , 众电商平台相继推出的社交电商品牌 , 每天都能听到各家平台试水社交电商的消息 , 到2019年 , 几乎每家平台都为自己配置好了这一渠道 , 从以阿里(淘小铺)、京东(东小店)等为代表的平台型电商 , 再到以网易(网易推手、友品购)、达令(达令家)、每日优鲜(每日一淘)等为代表的垂直电商 。
这里面其实有大量平台已默默倒下 , 或是停留在维持 , 还有一些在短暂内测后就没了下文 , 比如小红书的小红店、网易的友品购购等等 , 只是外界已不在意他们的死活 , 大家更热衷于聊聊直播电商 。
社交电商也一模式早在它合规化的那天 , 或者更早 , 起始的那天起 , 就注定它如今的败局 。
社交电商的起点
2016年到2018年前后 , 是垂直电商急转直下的几年 。
平台型电商的壁垒已完全确立 , 而垂直电商从采购供应链到进销存逻辑 , 都没能与平台型电商产生核心区别 , 于是都倒在在全品类化的路上 , 论价格比不上在采购上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的大平台 , 论商品的丰富度也比不上平台型电商(社区电商的衰退是相同的逻辑 , 后面展开讲) 。
现在来看 , 除了生鲜这个难度比较大的品类 , 其他领域的垂直电商基本都成为了如今整个电商大盘的小数点 , 在全军覆没之下很多平台前几年谋求各种转型 。
在垂直电商们除了转型没有退路之时 , 一个救命稻草出现了——社交电商 , 在微商领域杀了“正规军” 。
作为最早提出社交电商这一名字的 , 云集可以说是社交电商的鼻祖 , 另外还有一家和他同一时期 , 同样颇受关注的公司——环球捕手 。
这两家公司的老板 , 肖尚略、李潇 , 都是在杭州开淘宝店起家 , 一个靠着卖化妆品、一个靠着卖燕窝 , 在淘宝红利期掘到了第一桶金 。
2013年前后 , 应该是他们思考转型的起点 , 在这一年的前后 , 阿里迫于假货质疑和流量见顶的压力 , 开始降低对小店铺的扶持力度 , 转而力推天猫 , 扶持头部品牌 。
小也香水(肖尚略的淘宝店)、燕格格(李潇的淘宝店)代表的一众中小卖家 , 生存受到了极大挤压 , “京东、天猫、唯品会都在打造品牌直营(或自营) , 中小卖家似乎不被这个时代所需要了 。 我们的成长从一年80%、100%变成10%、20% 。 投入越来越大 , 收益越来越少 。 ” 肖尚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描述其转型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