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 三 )


“谈模型之前还是要先看市场需求 , 从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 , 小店更适用于一二线城市市场中白领人群高密度的点位 , 有足够的杯量支撑销售额 , 而三四线城市市场还是需要中大店 , 做品牌形象的同时 , 拉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 , 从而拉高客单 。 未来的品牌一定是需要各种店型的 , 最终形成大店小店的矩阵布局 。 ”她说道 。
李雅珺也认为“不能用一种模式打全国”:“我个人更看好一线城市的小店模式和下沉城市的‘第三空间’模式 。 因为二者的客群不同 , 诉求也不同 。 一线城市的白领更多把咖啡和办公场景挂钩 , 下沉城市则(大多)认为咖啡是代表优雅品位的下午茶 。 ”
在许颖婷看来 , 这个答案是:需要一套组合拳 。 “每个咖啡品牌都会把场景切得非常细 , 不会有一个咖啡品牌告诉你我只做外卖或者只做线下体验 。 品牌如果要成功 , 我觉得都是因为能精准地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需求 。 ”
抢地段:每个地方适合开店的点位就那么多
各家咖啡品牌打法各有异同、暗中较劲 。 但肉眼可见的是 , 白领们楼下的咖啡店越开越多了 。
德勤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中国共有咖啡馆10.8万家 , 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的咖啡馆数量占75% 。 根据头部品牌如星巴克等未来的扩张计划以及疫情和其他竞争格局变化等综合影响 , 未来中国咖啡馆数量增速将相对平缓 , 预计未来三年将以约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 到2023年达到12.3万家 , 各线城市增速相对平均 。
相比于第三方机构较为保守的增长预测 , 各大品牌喊出的开店目标显现出更大的“野心” 。
Tims咖啡自2019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 , 截至2021年末已经开设超390家门店 , 并喊出了“2026年底开出至少2750家可盈利门店”的口号 。

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

文章图片
图5/8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Nowwa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已开设超1500家店 , 现阶段的目标是“在新一线城市落地数百家” 。
Nowwa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Nowwa的门店选址非常多样化 , 且都是小面积、小店型 , 以外带为主 , 门店的开店和管理成本低 , 最终让用户购买咖啡的成本降低 。 门店类型从商场、写字楼、高校等不同区域覆盖 , 到新天地等地标旗舰店的特色打造 , 越过空间与场所的限制 , 并且融入城市生活 , 赋予城市及用户更多关联 。 针对热门商圈 , Nowwa还会单独定制网红风格 。 ”
Manner则计划到2023年底开到1000家 。
对于目前估值最高的Manner , 咖啡圈甚至有传言称 ,在星巴克对面开一家 Manner , 星巴克的客流会下降30% , 其他竞争对手也会对Manner的出现闻风丧胆 。 社交平台上曾有咖啡爱好者坦言:“Manner急速扩张 , 让很多小咖啡店都倒闭了 。 ”

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

文章图片
图6/8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可以说 , 线下咖啡店掀起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巷战”:在各大商圈、写字楼的街头巷尾短兵相接 , 客流争夺战一触即发 。
陈蕙琳分析称:“在没有很强的产品差异化选择时 , 消费者通常会在就近门店购买 。 因此快速地开店 , 也是想抢占好的点位 。 ”
许颖婷也提出:“麦咖啡一定会继续开店 , 因为你家楼下有咖啡店 , 你才可以买到 。 (这样的便利性)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引擎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