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 五 )
根据目前的趋势 , 未来资本出手想必会更加谨慎 。 据程筱颖形容 , 2021年市场上的咖啡品牌已经经历了一轮海选 , 现在跑到前面的大多已经拿到了钱 , 都是通过了海选的 。 后面的一批新品牌出生在资本遇冷的时期 , 将更加艰难 。
不仅如此 , 尽管拿到融资 , 咖啡品牌们还要面临持续挖掘市场空间的挑战 。 Stefanie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分析道:“消费者对于咖啡本身的需求还是滞后的 , 如何持续挖掘并培养起消费者长期饮用咖啡的习惯是行业最大的难点 。 也正是因为需求不够扎实 , 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推出各式各样的特调产品 , 希望通过降低咖啡饮用门槛的方式逐渐培养用户习惯 。 对于消费者的需求问题 , 没有捷径 , 咖啡品牌需要继续协力进行市场教育 , 最终会实现供需平衡 。 ”
李雅珺认为 , 咖啡生意最难做的地方在于一天的消费时间很有限 , 集中在中午到下午 , 下午五点后基本没生意 。 “这个是咖啡行业的特性 , 解决方法就是拓展品类 。 其次就是供应链 , 很多咖啡品牌不注重品质控制 , 或者做大了之后就没有办法要求出品的稳定 。 这一块是连锁(品牌)的重中之重 。 ”

文章图片
图8/8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319429
咖啡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有目共睹 , 如何继续做大“蛋糕”和分“蛋糕” , 各大品牌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
Nowwa有关负责人表示:“Nowwa咖啡的产品均价约15元 , 对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来说 , 是没有决策成本的 。 在这一价格带上 , 持续做出有产品品质和品牌调性的咖啡 , 有望诞生规模品牌 。 ”
对于未来的机会 , 几位投资人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
“一线城市的咖啡馆密度已相对饱和 。 未来三四线城市的咖啡市场肯定还会有一定的渗透空间和点位资源 , 但创新、整合、提效、升级将是更大的趋势 , 包括高效率连锁品牌整合经济效益不好的独立咖啡馆 , 新兴咖啡品牌取代相对老式的咖啡厅等 。 ”Stefanie分析称 。
陈蕙琳认为:“国内的咖啡品类还有很大的红利 , 比起国外的存量市场里小规模的迭代 , 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市场 。 新锐零售品牌都在原料、技术、包装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 让口感更趋近于现磨咖啡;在打造品牌产品形象的同时锁住了客户群 , 也提升了客户的粘性 。 ”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 , 会更多地关注咖啡产地、咖啡豆品种和品牌背后的故事 , 使得咖啡不只是饮品 , 而是带有文化社交属性和生活方式的 。 咖啡品牌的产品不仅要保持口味 , 也要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 , 利用互联网手段 , 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心 。 ”陈蕙琳总结道 。
采访人员手记丨中国还需要多少咖啡店?
2021年新消费投资风起云涌 , 咖啡产业独领风骚 。
咖啡作为一个舶来品 , 已逐渐由“赶时髦的饮品”转变为“日常饮品” , 性价比和便利性逐渐提高 。
在资本热下 , 一场咖啡酣战开始了——新模式与旧模式开始碰撞 , 热门地段上演客流争夺战 , 层出不穷的新品和营销手段抢占消费者眼球 。
【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中国还需要多少咖啡店?有数据指出 , 一二线城市作为咖啡文化的首要渗透地 , 其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 。 此外 , 当前中国咖啡馆市场连锁率较低 , 连锁品牌仅占所有咖啡馆数量的13% 。 在一线城市和头部品牌的带动下 , 未来咖啡将逐步辐射至其他下沉市场 , 头部连锁品牌的规模化扩张也将加速市场洗牌 。 我们期待未来咖啡消费市场在得到更加理性的投资和教育下 , 有更好的表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