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咖啡市场鏖战正酣:数万家咖啡馆挤进白领办公楼下,有新秀一天收20份投资邀约

文章图片
图1/8
采访人员/王帆 舒冬妮 可杨
编辑/魏官红
刚刚过去的2021年 , 是咖啡新物种疯狂“吸金”的一年 , 其“攻城略地”的速度连老牌咖啡巨头星巴克、雀巢都要为之“抖三抖” 。
有统计数据显示 , 2021年咖啡领域投资案例共21起 , 总金额接近60亿元 , 是此前两年的总和 。 在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软件中搜索“咖啡” , 成立时间在1年以内的公司就有超过2.5万条结果 。
线下品牌Manner在2021年上半年连获三轮融资 , 估值接近200亿元 , 其更是以约1200万美元的单店估值 , 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超越星巴克的品牌 。 三顿半、M Stand、Tims、Nowwa等品牌也接连获得亿元级规模的融资……
拿钱、开店、推新品等戏码纷呈而至 , 咖啡“战争”硝烟四起 。
开到楼下的咖啡馆到底是什么来头?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何偏爱咖啡这门生意?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咖啡生意最难做的地方在哪里?目前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今 , 中国市场还能“装下”多少杯咖啡 , 需要多少家咖啡馆?
岁末年初之际 , 《每日经济新闻》与多位咖啡品牌负责人、投资机构聊了聊 , 复盘2021年咖啡行业这场硝烟味十足的“战争” 。
资本热:有品牌一天收到近20份投资邀约
“就是现在 , 如果再不去做就来不及了 。 ”咖啡新锐品牌千小鹤创始人程筱颖信心十足 。 在2021年咖啡投资最热的时段 , 她一天最多收到过近20家直投基金和FA的邀约 。
2020年6月底 , 程筱颖从阿里巴巴离职 。 离职前 , 同事们纷纷挽留 , 试图以大环境不好说服其放弃创业 。 但程筱颖认为 , “只有当下就是最好的” , 她一脚踏上了咖啡创业之路 。
2020年6月完成工商注册 , 当年12月开始投入运营 , 以速溶黑咖为主要产品 , 先从线上电商渠道销售突破 。 上线2个月后 , 2021年2月初 , 千小鹤的订单首次破万 。 2021年6月和9月 , 订单实现大幅增长 , 双十一用户突破十万名 , 目前复购率超过40% 。 2021年7月 , 成立刚满一年的千小鹤宣布获得蘑菇街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
在程筱颖看来 , 过去一年经历了咖啡热 , 整个市场也并不是特别冷静 , 不仅是创业者跨界“打劫” , 也有投资人跨界看项目 。 曾有投资人对其直言 , 之前并没有研究过咖啡领域 , 但必须要投咖啡 。
“特别有意思的是 , 天猫咖啡类目下的商家 , 企业资质里有的原本是做文创、地产、家居 , 现在都来做咖啡品牌了 , 最热的时候是在(2021年)4月至8月几个咖啡新品牌获融资的时候……”咖啡热到如此程度 , 程筱颖也颇为意外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发现 , 咖啡领域的投资也在近三年达到一个高峰 , 数据显示 , 2021年全年咖啡领域共有21起投资案例 , 总金额达到59.21亿元 , 投资金额超过2019年和2020年的投资总和 。 在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软件搜索“咖啡” , 成立时间在1年内的公司就有超过2.5万条结果 。

文章图片
图2/8
咖啡的投资热度空前 , 这背后是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 , 预计将保持27.2%增长率上升 , 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 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
但从渗透率来说 , 对标海外成熟的咖啡市场 , 我国咖啡整体渗透率依旧较低 。 根据德勤数据 ,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 , 仅为日本相关数据的3.21% , 美国相关数据的2.74% , 韩国相关数据的2.45% , 提升空间较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