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夺本就拥挤的商超渠道之外 , 更时髦的 , 当然还是做自己的独立线下店 。 2021年9月18日 , 装修许久的三顿半上海线下咖啡概念店“原力飞行”终于开门试营业 , 呈现出大量建筑原始的裸露质感 , 以及许多基于不锈钢、木材和塑料的工业设计 。 门店内除了销售常规咖啡 , 也销售一些特调咖啡 , 有些咖啡还与其他城市的知名咖啡馆或是小有名气的乐队合作 。

文章图片
图5/5
三顿半2021年在上海安福路新开的线下店 , 工业风格强烈 。 (图片/丁亦钒)
对于这家门店和出品的咖啡评价 , 咖啡师、爱好者和消费者都各有说法 。 侯永璞感觉那是一个“有距离感的门店” , 另一位全国级冠军的咖啡师却认为作为三顿半的品牌展示空间“十分得体” 。 由于坐落在上海市中心新消费品牌的“激战区” , 它也不可避免地会迎来一些网红流量——国庆假期的头几天里 , 这里每天要出品超过1000杯特调饮品 。
时萃则可能是行业中唯一一个将线下店业务做到与线上几乎同等重视的品牌 。 范若愚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 , 时萃的创始团队成员中有原先太平洋咖啡的华南区负责人 , 所以2019年品牌创立时就有做线下店的计划 。 2021年 , 公司在以深圳为核心的华南市场开始加速拓店 , 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线下咖啡馆 , 2022年将继续拓展至100家 。
“我们其实一开始就知道 , 只做线上的咖啡生意不够大 , 也不可能去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点 。 而在线下 , 可以用更具性价比、更有趣的精品咖啡服务更年轻的消费者 。 这和上一代的‘第三空间’概念是不一样的 。 ”
目前 , 时萃的线下门店中既出品常规咖啡 , 也有以时萃咖啡液为基底的特色产品 , 以及顺应市场需求的特调饮品 。 范若愚表示 , 门店反馈较好的特调饮品 , 其风味也会被加入到电商产品中 , 这种测试过程要比传统的线上调研过程更高效、低成本 。
永璞则计划从上海开始 , 以“城是CITYBORING”的独立品牌名尝试做几家线下咖啡馆 。 尽管有过很多次参与和组织线下市集的经验 , 侯永璞还是认为 , 市集与线下店之间能够相通的经验不多 。 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试营业之前 , 团队还是在办公室里空转练习了很久 , 而且只有“已知第一家店能够盈利的时候 , 才会考虑去开第二家、第三家 。 ”
2022年的胜负手
对于隅田川来说 , 2022年可能是它争夺市场头名的最佳机会 , 而最大的筹码 , 是公司拿下了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咖啡独家供应商”的头衔 。
林浩说 , 这是他从老一辈品牌 , 如蒙牛、农夫山泉和健力宝身上学到的思路 。 “大众消费品逃不过高举高打的策略 , 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最广泛的传播 。 ”他寄希望于杭州作为主办城市和旅游城市 , 能够为隅田川吸引到1000万左右的客流量 , 这样“仅仅靠在会场里卖咖啡 , 经济效应就能基本覆盖成本 。 ”
而且 , 拿下亚运会“认证”对于品牌来说还会有一些连带的收获 , 比如华住、亚朵、锦江等重要的连锁酒店渠道 , 隅田川在签约亚运会后都顺利拿下 , 酒店对品牌而言不仅是ToB大客户 , 更是优秀的展示和拉新渠道 。
为应对更大的销售量和技术迭代需求 , 永璞和隅田川在2022年也将各自开建咖啡液产品工厂 。
侯永璞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 , 新工厂将拥有集烘焙、萃取和咖啡液灌装为一体的综合生产线 。
林浩则宣称 , 隅田川的自有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浓缩液咖啡工厂 , 设计产能为每年10亿颗咖啡胶囊 , 并会试水各类可降解包材的生产工艺 。 2022年 , 隅田川的咖啡豆用量也会翻倍到1.5万吨之多 。 他甚至考虑是否要在公司内增设期货交易员的职位 , 以降低大量采购时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 。 在中、日两国的产能储备 , 不仅要服务日益繁荣的中国市场咖啡需求 , 也是在为隅田川即将试水的东南亚市场做准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