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会是蔚来的第二个合肥吗?( 二 )

文章图片
图4/12
一般情况下 , 新交所从上市工作启动一直到公司股票获准公开发售并上市交易需要6-12月 。 申请上市前的准备工作需4个月左右、申请上市需4-6周、公开发售前的准备工作需2周、公开发售股票则需一周 。
但在实际操作时 , 有企业从招股书披露到IPO , 仅花费了半个月 , 如年初上市的Vertex Technology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 , 蔚来此前已在日韩和东南亚设立了相应的研发团队 , 《日本经济新闻》也曾报道 , 东南亚66%的消费者认为他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使用电动汽车 。
此次赴新 , 也可视作是蔚来进一步发力庞大的东南亚新能源消费市场的预兆 。
出海势在必行
东南亚地区现有人口超6.6亿 , 人口较为丰富的同时 , 人均GDP也已达4494美元 , 其中新加坡人均GDP更是已突破6万美元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 却是人均用车率每千人不及百辆的客观现实 。
国际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曾表示看好东南亚汽车产业的爆发力 , 预计东南亚市场将在2022年以465万辆的汽车销量 , 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德国及俄罗斯的第八大汽车销售市场 。
此外 , 新能源汽车早已成为各国车企发展重心 。 截至2021年10月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457万辆 , 同比增长127% , 且随着碳中和政策的发展 , 部分国家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出台 , 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
国内相关部门也注意到海外新能源市场的庞大蛋糕 , 发布相应文件以推动新能源产业布局海外市场 。 如此前2021年8月发布的《俄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文章图片
图5/12
正是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 , 令全球近7万亿美元的出行市场发生了巨变 , 导致从汽车品牌到销售渠道再到零部件供应商 , 每个环节都出现了上升机会 , 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可观的发展机遇 。
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成绩后 , 造车新势力便顺势看上了庞大的海外市场 。
此前 , 蔚来CEO李斌和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 , 都表示海外市场在未来将占其所在公司50%的交付量 。 理想团队虽对于“出海”一事表示“我们还在严密地思考” , 却也已成立研究海外市场的产品和渠道铺设的团队 。
EV Sales Blog数据显示 , 2020年欧洲地区以136万辆新能源车销售数据 , 超过中国124.6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 , 成为2020年全球新能源销售冠军 。
东南亚市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已加快 。 但福祸相依 , 全球新能源市场庞大蛋糕的背后 , 新势力们的出海之路 , 却远没有几位新造车领头人想得那般容易 , 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早已布满荆棘 。
道阻且长的出海之旅
试图出海的新势力们 , 不仅要面对特斯拉这类行业顶流 , 更需要和海外知名传统车企以及诸多试图发力海外市场的国产老牌车企相竞争 。 甚至即便不与特斯拉及海外本土车企相比较 , 新势力们与部分传统国产车企竞争时也并不占优 。
以挪威市场为例 , 根据其10月车辆交付数据显示 , 小鹏汽车在挪威的交付量仅为42辆、蔚来则为10辆、比亚迪的某款车型销量则为358辆 。
这背后 , 一方面是新势力们的产能问题所限 , 另一方面也是其海外市场较低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认可度所致 。
无论是面对传统工业强区的“西欧地区” , 还是早已被日系品牌“占领”的东南亚市场 , 新势力们都必须在品牌推广和口碑素质环节下功夫 ,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 产品力固然重要 , 但倘若没有好的营销 , 再好的产品也难被市场所接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