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未来10年会演绎怎样的发展路径( 二 )


据报道 , 目前国内生鲜电商每个订单产生的人力、物流、包装、冷链建设等在内的综合履约成本是35元左右 , 有些甚至更高 。其中包材和配送是履约成本比较大的部分 , 在目前自营为主的情况下很难有下调的空间 。过高的履约成本不光蚕食了企业宝贵的利润 , 也难以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和订单 。
企鹅智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 过高的价格使得生鲜电商每月活跃购买用户的比例仅为3分之一 , 而生鲜本来应该属于日常高频消费品 。
虽然主流生鲜电商公司都在自营建设配送团队 , 但我觉得从成本上来最终可能还是区域前置仓+众包方式才是生鲜电商更正确的打开方式 。以采取众包方式的京东到家为例 , 由于一开始就培养了向用户收取快递费和物料费的消费习惯 , 实际京东到家每单的履约成本主要是拣货和仓储分摊+运费补贴2元 。假定拣货成本和仓储分摊能控制在3-4元之间 , 加上运费补贴2元/单 , 实际每单履约成本约为5-6元 。而通常生鲜商品的毛利率在25-30%之间 , 30元客单价的毛利就足以负担履约成本还略有盈余 。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 , 预计未来除了少数企业仍采取自营配送外 , 多数电商企业将逐渐把配送服务外包给新达达这样的众包落地配公司 。这也给众包落地配公司新的发展机会 , 今后类似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也可能成为生鲜电商的配送服务方 。而主打冷链配送的黑猫宅急便等 , 则很可能挤到高端生鲜电商配送的小众市场 。
3、生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不足 , 哄抢原产地资源
大家如果稍加留意 , 就会发现现在生鲜电商都在向高端市场集中发力 , 主要经营进口水果、牛奶、肉类海鲜等 , 以及国内高端商品如阳澄湖大闸蟹 。
原因两个方面 , 其一是前面说过的履约成本高 , 高端市场生成的订单客单价比较高 , 可以有效摊销履约成本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生鲜产品的乱象 , 就是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都严重不足 。与其费力去帮助生产企业解决行业问题 , 不如直接经营标准化和品质比较好的高端商品来规避风险 。想想前几天北京超市集体下架活鱼一事 , 标准化程度低带来的风险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
本来生活通过打造禇橙这一个品牌 , 就能够成功吸引市场关注并争夺大量用户 , 充分说明了国内生鲜产品品牌化的荒芜状况 。而生鲜产品的标准化更是一头乱麻 , 于是各生鲜电商拼命争抢优质原产地资源 , 比如阳澄湖大闸蟹、烟台樱桃、舟山海鲜等 。除了资源稀缺外 , 这些原产地生鲜产品通常在当地都有行业协会负责产品标准化 , 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商企业的负担和风险 。
尽管很多生鲜电商企业都对外宣称将致力于生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 但限于资源和实力 , 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更多的企业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争抢原产地优质资源的捷径上 。
4、生鲜电商开始抱团 , 以规模换生存
目前的形势 , 生鲜电商企业各有各的难处 , 即使是份额领先 , 很难有企业能确立起市场优势 。面对着资本寒冬下的严峻形势 , 生鲜电商也开始抱团 , 未抱团的企业在规模成本和供应链上将受到冲击 , 迟早也会投入到团队之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