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在国内EDA行业崛起的过程中 , 涌现了诸多优秀的国产EDA公司 , 芯华章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颗星 。 这家成立仅两年的行业新军 , 在2021年一口气发布了4款极具技术门槛的验证EDA产品 , 以及统一底层构架的智V验证平台 , 填补国内EDA工具空白的同时 , 也创下国内业界单年度发布产品数量之最 。 亦在同年 , 芯华章发布《EDA 2.0白皮书》 , 率先指出下一代EDA发展的关键路径 , 提出重构芯片验证系统的底层运算架构 , 加速芯片创新效率 , 带动EDA向智能化发展 , 引发业界热烈反响 。
出色的成绩离不开强大的团队 , 从核心技术研发、运营和营销 , 芯华章核心骨干悉数来自国际领先EDA厂商 , 从业经验均在15年以上 。 近期 , 这个行业天团又完成重磅引援 , 拥有30年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经验的谢仲辉先生正式加盟 , 出任芯华章科技首席市场战略官一职 ,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 , 构筑具备国际市场高度的核心竞争力 。
近日 , 我们有幸与谢仲辉先生进行了一番深入对话 , 听他分享了加盟芯华章的感受 , 对EDA 2.0概念的理解以及芯华章正在践行的自主创新战略 。 谈话中 , “自主研发”、“赋能客户”、“创新”成为出现最高频的词汇 , 似乎也解释了芯华章实现国产EDA发展破局的成功密码 。
文章图片
芯华章科技首席市场战略官谢仲辉
为什么选择芯华章
谈及再次进入EDA赛道的原因 , 谢仲辉表示希望能做一些赋能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工作 , EDA就是最好的选择 。 他认为 , “EDA之于芯片设计 , 就像光刻机之于芯片制造 。 ”
考虑到谢仲辉曾在Fabless、Foundry和EDA公司从事过芯片设计、工艺集成、技术市场以及销售等工程和管理工作 , 这一判断无疑极具含金量 。 他对行业发展有着独特而清晰的认识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EDA就是整个芯片设计行业的支点 , 可以赋能芯片设计中的算法创新和架构创新 。 通过先进EDA工具的赋能 ,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弥补芯片制程工艺落后带来的影响 , 以及降低芯片供应链的风险 。 ”
被称为芯片之母的EDA , 虽然只有百亿的市场规模 , 却撬动了上万亿的芯片市场 , 是名副其实的行业支点 。 而在EDA整个行业链条中 , 验证工具又因为贯穿于芯片设计的每个步骤 , 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
芯华章选择专注于芯片数字前端验证 , 这是当前最尖端芯片流片能否成功的“安全锁” , 也是国内EDA布局上的空白 。
“以7nm的GPU SOC为例 , 接近7成的投入是在数字前端设计 , 验证往往成为影响其设计周期长短的一大瓶颈 。 ”谢仲辉告诉集微网 , “一个芯片研发项目当中 , 验证工作量通常占据过半 , 并且决定了芯片的成败与质量 。 ” IBS也曾预测 , 2025年中国EDA市场规模总和将达到22.72亿美元 , 其中验证EDA将达到12.5亿美元 , 超过其他EDA的总和 。 这注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 。 根据业内人士评估 , 过去几年数字验证市场每年会有接近30%-50%的成长率 。 芯华章正在开辟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
更为重要的是 , 芯华章不但选中了一条黄金赛道 , 还组建了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团队 。 “EDA行业对于人才极为依赖 。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 , 芯华章就汇聚了近350名专业人才 。 在国内 , 这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讲 , 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
谢仲辉确实有理由为芯华章坚实的人才储备感到骄傲 。 据了解 , 目前所有国产EDA企业总人数大约为2000人 , 多数EDA公司仅以数十人的规模专攻一款点工具 。 谢仲辉举例说到 , “芯华章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迅速成长 。 一个逻辑仿真器产品的研发就包括人机界面、调试、约束器等多个功能模块 , 需要上百人的参与 。 再比如芯华章发布的原型验证系统 , 它不是简单的开发板 , 只需要几个工程师就可以完成 , 而涉及多个IP的研发、编译器、自动分割软件等关键技术的开发 , 则需要上百人的投入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