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祖国万里边关 , 我守护我见证——过去·现在·未来
“造物无言却有情 , 每于寒尽觉春生 。 ”站在边关处处透着春意的土地上 , 用这两句诗来描述边防新景观 , 别有一番韵味 。
说到山苍苍雪茫茫的边关 , 我们立即想到的就是地理标志上的漫长距离 。 但是 , 一则则来自边关的新闻 , 犹春野之绿 , 犹和风之沐 , 鲜活而温馨地表述和见证着边防战士们对远与近 , 对苦与乐 , 充满青春气息的理解和诠释 。
新春来临 , 驻守喀喇昆仑的战士放眼苍穹 , 给正在那里“出差”的航天员送上了特殊的新年礼物 , 并以照片的形式传递到太空 。 礼物是在两块“昆仑石”上的画作 , 一块是3位航天员的画像 , 一块是战士们与中国空间站的“合影” 。 石头上的留言 , 抒发着高原官兵特有的豪迈——“地球上 , 我与你最近 。 ”
“冬奥会离我们很近 , 我们要伴随这冰雪盛会和祖国一起向未来 。 ”一万年也好、一万里也罢 , 遥远的时空在年轻一代戍边人眼里 , 不过是一个“冰墩墩”的距离 , 因为他们此刻 , “离家门最远离国门最近” , 光荣地站立在保卫祖国的战位上 。
站在祖国万里边关 , 我守护我见证——
过去·现在·未来
■郑蜀炎
时间当然有色彩 , 总在用艳丽的春光涂抹万里边塞;
岁月当然有表情 , 无论多么遥远都瞩望到凝重的爱;
历史当然有温度 , 山河万里处处延续着火热的情怀 。
——摘自一位边防战士的诗句
“边关军语”见证边防变迁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标志性建筑——要么是楼层的高度、要么是历史的悠久、要么是设计的先锋时尚……它们以自己的绚丽风姿成为一个城市值得炫耀的地理标志 。
与城市距离千里万里的边防线上 , 有一些哨所边卡虽然并不起眼 , 但在祖国人民眼中 , 在每一个军人心中 , 同样成为了巍巍长城、钢铁雄关上灿然夺目的时代标志 。
比如神仙湾哨所 , 这里当然没有神仙 , 但是 , 战士们在海拔5380米的雪山生活战斗 , 巡逻路线还必须经过海拔5900多米的“英雄顶” , 云里行雪中走 , 的确和传说中那些孤傲的神仙差不多了 。 再比如天文点 , 因为上世纪50年代科学工作者在此观察、测量过天文数据而得名 , 仅凭此就可以想象到它与蓝天的距离 。 还有甘巴拉雷达站 , 在藏语里这是“无法超越的山” , 而我们的战士却超越了冰峰绝顶 , 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 。
当然 , 还有更多的边防哨位哨卡 , 则如同喜马拉雅山脉一个边防哨所的名字——无名湖 , 籍籍无名却不可或缺 。 一个个无名的战位 , 一个个无名的身影 , 官兵们用无名的奉献 , 用默默的坚守 , 让很多第一次走近他们的人真真切切地领悟到 , 何为“肃然起敬” 。
几十年前 , 当红旗漫卷新中国的版图时 , 许多解放了自己家乡的军人 , 又一次挥别家乡 , 剑指边关、壮行天涯、笑卧冰雪、涉险攀绝 。 于是 , 人民军队的行列中有了边防军 , 古老而遥远的边疆大地回荡起八一军徽辉映下的“边塞诗”新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