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旧瓶如何装新酒( 四 )


那么 , Web3.0会带来哪些不一样呢?根据现在可以查找到的文献 , 可能的改变或许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 , 在Web3.0中 , 人们的身份识别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不同 。 在互联网上 , 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是很困难的 。 对于一个用户而言 , 他很难确认在屏幕的那一端和他交互或者进行交易的人究竟是谁 。 早年间 , 曾有一个段子说 , 你甚至无法知道正和你聊天的究竟是人还是狗 , 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 信任的缺失就一直是阻碍网络上人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一个障碍 。
后来 , 随着网络实名制的兴起 , 这个问题看似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 但只要我们略加思索 , 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根本的解决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问题反而更多了 。 一方面 , 由于要向平台证明自己的身份 , 人们就需要向其提供很多信息和资料 , 这很可能造成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大规模外泄 。 另一方面 , 虽然根据相关法律的要求 , 人们在使用某一平台的时候 , 必须亮明其真实的身份 , 但这些身份信息只是对平台可见的 , 而一般的用户则并不可见 。 对普通人来讲 , 人们只能知道与他交互的人被平台所认证的信息 , 而这些信息却经常是和现实不符的 。 例如 , 一些网络大V经常挂着专家教授等各种闪光的头衔 , 但这些头衔都是真实的吗?不知道 。 反正平台说是就是了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平台就不知不觉中获取了一种强大的权力 , 即背书人身份的权力 。 只要它愿意 , 就可以将某个人捧上神坛 , 也可以将某个人打落在地 , 而这对于用户来讲显然是很恐怖的 , 并且也不利于信任的形成 。
而在Web3.0的情况下 , 人们或许可以实现一种新的确认方式 , 即所谓的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ID,简称 DID) 。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可验证的数字身份去证明自己的身份 , 并通过这个身份访问各种应用 , 从事各种活动 。 这样 , 用户就不仅完全拥有了对自己身份的主权 , 还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
那么 , 这种DID身份管理方式在现实中可行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 事实上 , 早期的比特币系统就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DID身份管理的模板 。 从DID的角度看 , 比特币系统中的公钥就是用户在网络中的身份标识 , 而私钥则是验证自己身份的凭证 。 人们只需要利用算法生成一个公私钥对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身份识别 。 目前 , 这种DID的身份识别系统已经在比特币、以太坊等区块链项目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 , 它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
其二 , 在Web3.0中 , 人们的协作方式可能迎来巨大的变化 。 在Web3.0之前 , 人们如果要完成比较大规模的协作 , 要么需要形成一个组织(例如企业) , 通过这个组织的内部指令来进行相应的协调;要么就要经由某个中介(例如平台) , 通过它来促进协作 。 而在Web3.0的情况下 , 人们的协作或许可以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 , 简称DAO)的方式来实现 。 从理论上讲 , 借助于区块链以及建筑于其上的智能合约 , 人们可以自由地与他人签订协作的条件 , 并在满足这些条件后 , 自动地获得回报 , 而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依托于某个中心化的领导来分配工作和资源 。 而借助于通证 , 人们还可以参与对组织的治理 , 在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 影响组织发展的方向 。
在现实当中 , 这个设想似乎已经在逐渐变成现实 。 不仅很多“链圈”的企业早已将自己改造成了DAO , 就连“链圈”之外的企业也纷纷开始了DAO化改造的进程 。 例如 , 现在硅谷的很多投资公司就乐于将自己改造成一个投资DAO , 以此来招收人才 , 投资项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