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ipad里的软件设定停用时间 , 10-19点打开ipad , 应用会变成灰色 , 点开显示“今日使用已到限额” 。 她想通过减少电子设备依赖一点点夺回对生活、睡眠的掌控力 。
在做“拯救睡眠”主题的报道时 , 杨璐采访了不少睡眠临床医学的医生 , 了解到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与焦虑和失眠相关联(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发现 , 频繁使用技术产品患上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更大) , 她更关注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长了 。
杨璐早年读过《浅薄 ,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 书中提到互联网的推送与呈现方式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 人的大脑长期养成碎片接收信息的模式 , 有意识地思维中断 , 之后想要深度思考也会困难 。 这些年来 , 她观察到身边很多人时刻抱着手机 , 或频繁掏出手机浏览 , 与书中的内容呼应 。 杨璐因此把智能手机看成“吸收智力和注意力的黑洞” 。
朋友在聊天中和她提及Kitchen Safe(用来锁手机的盒子) , 还没把这事介绍完 , 杨璐就从淘宝上搜了一家海淘店 , 下单买了一个 。
Kitchen Safe很快寄到了 。 它最贵的地方是盒盖 , 上面有个圆形大按钮 , 旋转它的时候 , 显示屏上就告诉使用者上锁的时间 , 调好后往下一按 , 盒子就锁上了 。 在美国 , 有消费者用这个盒子戒甜食、戒酒、戒除药物依赖 。 晚上11点 , 杨璐把手机扔进盒子里 , 设置上锁10小时 , 按下按钮 , 立刻就觉得内心安宁了 。
文章图片
Kitchen Safe 网络图
宋宇觉得手机会让自己“脆弱”、被同质化的信息包围 , “你的思考模式是在信息的裹挟下趋同的 , 而非自发趋同 。 ”
她直接在豆瓣“反技术依赖”小组里开了一个“不玩手机30天”的记录贴 。 开始的三天内 , 起床后、上厕所时 , 宋宇都有强烈的刷手机欲望 , “多可怕以及多奇怪啊 , 在每天一睁眼的时候 , 我就需要手机提供的多巴胺 。 ”
她喝着咖啡 , 想起刚看到的多肉植物 , 迫不及待要打开淘宝购买花盆、多肉和土 。 她转念一想:可以用家里废弃的杯子 , 楼下花坛的一点土 , 以及室友多肉掉下来的叶子 。 想到这儿 , 她伸出去的手停下来了 。
每天多出了四五个小时 , 从小屏幕前抽身的宋宇发现——家里沙发已经堆满衣服了 , 很多东西闲置可以卖掉……“那是我第一次 , 着手审视我的家 , 并开始动手改造、营造一个我想要的生活 。 ”
文章图片
宋宇收拾好的沙发
三十天里 , 宋宇将每日的手机使用时长控制在了半小时左右 。 她有块苹果表 , 用来看时间和接电话 , 早中晚各三次查看微信回复消息 。
她所在的豆瓣小组有不少人像她一样实践打卡:跨专业考研的黎冉尝试用卡顿的水墨屏手机减少自己的沉迷;关蕊买了一部诺基亚过上极简电子生活;许柯使用软件前 , 会将其中涉及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关掉 , “我很害怕它只给我推荐我喜欢看的 。 ”
文章图片
关蕊的诺基亚手机
“适度反连接”与社交平台减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在论文中写道 , 当今人们面临着过度连接的重负 , 例如强互动下的倦怠与压迫感、圈层化对个体的约束及对社会的割裂、线上过度连接对线下连接的挤占、人与内容过度连接的重压、对“外存”的过度依赖等 。 过度连接的背景下 , 适度的反连接或许将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新法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