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2021年国内“新基建”持续加速 , 信创产业进入快车道 , 巨大的数字化升级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 。 时间进入2022年 , 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将持续深入、加速覆盖 , 面临新的挑战 。
在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一体化监控运维IT/IOT服务的美信时代眼中 ,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赛道还拥有可观的潜力 。 就2022年服务于企业数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 铅笔道专访了美信时代联合创始人、CEO胡建强 , 他站在服务方角度提供前沿视角解读 。
产业转型 , 瓶颈处暗藏机遇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个产业的持续深入 , 国内企业纷纷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设备监控等体系数字化 , 美信时代面向B端企业提供一体化监控运维平台建设服务的过程中 , 胡建强指出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存在几类常见问题 。
首先是对数字工具的信任度不高 。 在风格相对传统一些的企业 , 普遍更加习惯于责任到人 , 将人作为主要的执行事务主体 , 而忽略数字化工具的投入 。 更多对数字工具不信任的表现是 , 虽然进行了基础设施硬件升级 , 却忽视了配套的软件升级 , 使得数字化转型前期投入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 。
第二个瓶颈是对于企业管理成本存在错误认识 。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企业评估过分拘泥升级技术花销 , 却忽略了管理成本的重大占比 。 技术易于量化溢价恰恰很低 , 而管理成本难以量化评估 , 从而被成本核算所忽略 。 据胡建强观察 , 在企业规模拓展的过程中 , 管理成本会更为明显地放大 。
第三个瓶颈来自外部的供应链 。 国内核心技术领域正面临国际的“卡脖子” , 典型的如7nm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MATLAB之类的工业软件、高端工业母机等高科技领域原材料与生产工具 , 国际巨头几乎是实现了从制造生产到人才培训的全方位垄断 。 国内信创尽管已经迈入快车道 , 但无论是以芯片为核心的硬科技 , 抑或是以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为核心的软科技 , 都需要时间完善 。
第四个瓶颈则是由不同行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异巨大导致的 。 相对而言 , 与信息技术关系更密切的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 具备率先数字化的根基;侧重基础设施的领域则需要一定的缓冲适应期 , 更为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字化 。 行业的差异 , 使整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非一日之功 。
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2022年 , 机遇也悄然眷顾To B数字化服务赛道 。 胡建强分析 , 解决“卡脖子”瓶颈的技术和产品会首先成为资本和政策倾斜的对象 , 以尽量缩短国产替代的周期 。 第二个机遇在于新基建、工业物联网、信创领域 。 国家经济转型的进程不能依靠钢筋水泥 , 而是从“新基建”的角度切入 , 这也是数字化服务赛道的契机 。 第三块就是近期高频提到的“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的领域 , 也成为了国家的重点投入领域 。
胡建强指出 , 就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 , 企业的性质、规模或许不尽相同 , 然而客户数字化的核心诉求是一致的 , 可以用“EEC”来进行概括 , 即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成本(Cost) 。 以美信时代专注的一体化运维数字化服务为例 , 做好泛IT与OT数据采集与洞察 , 核心也是在解决这几个问题:
提高客户的运维效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为客户的运维过程赋能 , 提高单位工作时间颗粒的运维产出;
提高客户的产出效能:从全局优化客户的管理效果 , 实现数字化管理对整体项目运作的价值产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