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因为我自己不是做认知或者是做社会心理学的 , 我不能一下想到什么 。 但是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 因为像我自己马上很好奇会问的一个问题是 , 那你的朋友 , 当她在看到短视频里一个她可能觉得比较有趣的事情的时候 , 比如说她看到这个巴基斯坦的博主 , 说了巴基斯坦的某个社会现象 , 或者是一个好玩的东西后 , 她会停下来再去搜一下嘛?比如说巴基斯坦有个什么好吃的 , 她会停下来说去搜一下这个好吃的 , 它到底是哪里来的、怎么做 , 这个东西在国内有没有?在临近的国家有没有?之类的 。 这种再往下一步的追寻会有吗?
菜乙几:我不知道她有没有 。 但我觉得这个很像经济学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做这个选择?多做一步这个事情、花这些时间?它更像注意力经济里面的一个问题 。 就是说我刷到这个东西 , 我会不会退出这个界面 , 去看一些其它的相关信息 。 还是说我继续刷?其实这跟平台推送也是有关系的 。 像抖音这种 ,很多的算法 , 它就是为了使你不停地刷下去 , 它会勾引你继续留在平台上看这些碎片化信息 , 而不是退出去更深入地了解 。 可能你的大脑在那个状态, 我也不是很了解整个科学机制是怎么样的 , 但是我会有这种印象和观感 。
说到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 虽然不是抖音 , 但是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说 , 我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很探寻地去了解一些事情 。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跟我一个朋友一起去美国去玩了一趟 。 那个时候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 我们就要找路 , 当时是用Google Map , 用地图的软件 。 我其实平时找路也都是用地图软件 , 找了然后就走 。 但是他走在这个街上 , 他看到这个建筑好像挺好看的 , 那我看到好看就好看了 , 他会去地图上重新再看一下:哦这个建筑叫什么 , 是干什么用的 , 这种 。 但我就没有这个动作 。 我当时就反思说:为什么我不去做这个事情?他做了这个事情 , 他对于这个城市的了解就比我更深一步 。就其实我觉得这个同时也是一个思维习惯 , 你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你要去做这个步骤 。 那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 , 他们在使用这些社交软件的时候 , 可能就从来没有人去训练过他们 , 他们就是被这个平台所训练的 。
李萱:可能这些平台能够给到他们的东西 , 比较能够满足于人类本原的一些对信息的需求 。 可能像我们以前 , 看到某个国家的这个东西 , 可能在一个书里面读到一些直言片语 , 但其实信息量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 。那因为大脑对信息没有满足 , 就需要去有一个本能:那我要再挖一挖 , 看看那个地方的人是什么样 , 风景是怎么样 。 那个时候可能甚至说……哎呀 , 现在讲起来都好像我是500年前的人一样 , 其实根本不是 。 就二三十年之前 , 可能二十几年之前 , 很典型是 , 你在书里面读到的是文字 , 那可能你要去找另一本书 , 去找一个照片看一下 , 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 。 现在这些信息都如此容易获得 , 大家可能看到了以后就觉得ok 我知道了 , 当时就得到了一个满足 , 没有一种被urge的感觉 , 就不会往下再找 。
菜乙几:对 。 和在外国学校获取信息不同 。一个学校会有宗旨和价值观 , 这是一整个教育系统设计的流程 , 想让你去变成什么样的人 , 培养怎么样的思考方式 。 但是现在是年轻人拥有很多信息 , 拥有很多技术的同时 , 我们讨论的是平台 。那平台设计算法 , 设计这些便利的过程让他们去获取信息 , 它的目的是长时间地留存用户、开发用户的商业价值 。
李萱:那肯定是 。 我们讲了这个外国语学校的系统 , 撇开那些政治 , 它设置的本身是为了人和人的联结 。 不同的国家和国家之间 , 你知道怎么去对话、可以把事情做成 , 从最俗气的层面来说 , 大家一起想办法搞钱 , 然后把生活水平给搞上去 , 不要打仗 , 不要弄这些乱七八糟的冷战 。 然而平台经济 , 这不是它的主业 。 它的主业当然是留存用户、增加收入 。 这个是企业的思维 , 这当然也是很正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