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技术革新、全球化进程之下 , 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我们的指尖 。 只要稍稍几个动作 , 一点、一滑 , 就能获取任何信息 。 但今天的我们 , 是否还有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我和今天的嘉宾李萱 , 都出身于外国语学校系统 , 在中学时代深受“拥抱世界”的价值观影响 。 但如今我们回首 , 会发现那些我们当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 从根本上遭到了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去拥抱世界?为什么不是让世界来拥抱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把好奇心、同理心分给与我们没有直接关联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做没有经济价值的事?
在这期节目中 , 我们尝试从多个视角分析:今天的年轻人 , 为什么对“外面的世界”不再好奇了?
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文章图片

李萱: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1
外国语学校:一种“过时”的世界观代表
菜乙几:大家好 , 我是塔门的主播野菜 。 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了上海纽约大学的李萱老师来作客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 , 其实是我跟李萱聊的时候 , 聊到了 我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是外国语学校的 。 我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 , 李萱是南京外国学校的 。我们想要聊聊现在年轻人的世界观——听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着 , 但是我们聊着聊就发现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
李萱:感觉就是野菜被我带跑了呀(笑) 。 本来你有非常成型的、很成熟的主题 。 结果我们第一次聊天的时候 , 拉扯着拉扯着 , 就变成了这个 。
菜乙几:但我觉得确实是还蛮有关系的 。 因为首先外国语学校它刚开始成型的时候 , 确实代表着一种世界观和一种文化理念 。 然而这种世界观和文化理念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 , 它的接受度是怎么样子的 , 这件事情也蛮有趣的 。 它曾经是一种就是被推崇的价值观……不过我本来也不太了解 ,我只知道外国语学校是:一 , 很重外国语教学;二 , 有很多保送名额 。 但我不太了解它的历史 。 不过你之前提到说 , 你从在外国学校就读的时候就一直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来源是吧?
李萱:对 。 我上学的时候 , 老师就会好多次讲到这个学校系统的来源 , 以及为什么这个学校系统跟其他的公立学校不一样、它有哪些特殊的历史背景什么的 。 总之我上学的时候听到的比较多的 ,外国学校系统是 , 由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牵头 , 在1963年创办的 , 这么一个系列学校 。 为了培养一些外交人才而创办的 。 所以有这么一个历史背景在里面 。 所以上学时候 , 包括毕业以后 , 也都一直会有有很强的——也不是很强的吧——会有一定的使命感 。
菜乙几:哦对 。 可能因为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高的自觉性 。 我只是知道可能比较切身相关的 , 一些实际的东西 。比如我们有很多英语课 , 然后可能毕业之后有很多人去一些小语种的专业 , 通过保送啊自主招生啊 , 这些途径 。 去外交学院的人也很多 。 那就是我自己感受到的 没有特别去了解过它的历史 。 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说一下你是几几年入学的?
李萱:我是99年入学的 。 暴露年龄吧?
菜乙几:哈哈哈我是08年 。 我们之前聊起来的时候就说 外国语学校是 , 介于北大附中那种大学式教育 , 和衡水衡水中学这种关起门来做题的高考教育之间的 , 这样一种模式 。
李萱:嗯 , 当时在南京市内的学生 , 像我们就会经常有一种感觉 , 也会不断被老师敲打:你们的成绩真的太差了!江苏省还是有很多 , 特别是在所谓的苏北县中这样一些地方 , 那同学是更加接近于衡水的模式的 。 当时我的感觉是 , 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分布 , 没有像今天的北大附中 vs 衡水中学这么的极端 。 稍微有一些侧重吧 。 但的确就是外国学校这个系统 ,因为它先天的政策性的优势 , 的确是有一点点像是所谓更加开明、或者是更加民主、更加开放的一种教育的方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