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 家电新品牌熊小夕的走红 , 就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结合的典型案例 , 天猫通过前端消费者需求洞察反向推动后端供应链升级 。 熊小夕作为初创品牌 , 通过天猫获得了和大品牌一样的触达消费者、搭建会员体系 , 进行后台数据分析 , 提升产品研发的能力 。 它走的每一步 , 都对应天猫对新品牌扶持的系统化设计 , 双方联手打造净水器这个类目 , 后来成为大品牌争相布局的领域 。
不仅如此 , 苹果、特斯拉、华为、美的等具备优秀制造能力的品牌与企业 , 当当、苏宁等平台型企业 , 均在天猫开出官方旗舰店 , 成为品牌第二官网 , 以此与全域消费者直接沟通、提供服务 。 这背后正体现了天猫作为开放的第三方经营平台的独特魅力 。
自营业务升级 , 帮助更多商户
曾几何时 , 平台模式是阿里鲜明的标签 , 但它不会一成不变 , 近年来阿里加大对自营电商的探索力度 , 包括天猫超市、盒马、淘宝心选等 。 原因很简单 , 不是所有品牌和品类都适合三方直营模式 , 面对中国消费者不断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需求 , 部分品类直接通过自营平台触达消费者 , 是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选择 。
因此 , 前不久 , 天猫超市和进出口事业群升级为“B2C零售事业群” , 我一点也不奇怪 , 表明阿里对于自营电商的投入决心空前 。 而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自营业务合并同类项 , 无疑将进一步扩大阿里的供给侧的优势 , 用自营解决消费者高效购物和个性化需求 , 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
先说天猫国际 , 2018年11月 , 阿里发布“大进口计划” , 未来5年实现全球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 。 这固然是配合国家战略 , 但同时更是中国消费市场真实需求的体现 。 面对复杂的进出口、海关、仓储流程 , 跨境电商商家反而更需要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 而这正是自营业务的优势所在 。
就以天猫国际2020年推出“新世界工厂”模式为例 。 “新世界工厂”模式充分发挥了自营业务模式的优势 , 直接与地方政府合作 , 利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自贸区三种功能优势的叠加 , 主打“保税进口+零售加工” , 将海外成品终端加工、分装的环节 , 前置到海口综保区 , 通过进口原料生产加工后 , 实现面向消费者零售、定制化销售 , 最大限度实现跨境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
实践证明 , 这一模式可以让海外品牌经营成本至少下降10% , 并加快新品进入中国的速度和灵活度 , 实现3个月孵化新品 , 新鲜商品48小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 深受海外中小品牌的欢迎 。 它们处于细分垂直的小市场 , 不仅无法在国内设立团队运营 , 连独立海关清关、仓储能力都没有 。
今年以来 , 受到欧洲疫情的因素影响 , 一大批海外中小品牌得益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增长 , 实现了逆势增长 , 比如 , 服饰品牌RealisationPar , 保健品牌CHARRIER、BarbelDrexel , 轻奢宠物品牌Hunter等等 , 其背后正是天猫国际模式红利的体现 。 今年双11 , 这一模式将助力滋补、个护、美妆等品牌改造跨境供应链 , 高效服务中国消费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