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本质是互联网产品,产品的背后是代码,代码的底层是算法 。
想要做好直播带货,就必须理解抖音底层的算法体系 。
本文将在整个篇幅中,致力于通过保姆级的分析,接近如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
1.抖音直播的算法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2.日常的行为如何通过算法去做解释
3.如何利用算法推演直播间玩法
开宗明义:流量、指标、标签、权重,构成了直播间的底层体系 。
1.流量
流量作为底层算法最基础的要素,用于衡量直播间的观看规模 。
以场观大小分成几个维度大致可分为:
E级就是百人场观;
D级就是千人场观;
C级是万人场观、
B级是接近10万人的场观;
A级是几十万人的场观;
S级是百万级的场观 。
2.指标
从供给的角度,每天几十万场直播,抖音需要一套指标体系,用于衡量每个直播间的开播质量 。
进而根据数据的优劣排序,给不同直播间分配流量,这时候会涉及另一个词:
指标
指标作为衡量直播间质量的标准,并不是单一存在,而是涉及到三个层次:
用户行为商业价值流量规模
与此对应的就是:
互动指标 交易指标 流量指标
互动指标包含直播间所有的用户行为,如停留、点赞、评论、关注、加粉丝团、分享等都属于互动指标 。
停留,是所有互动指标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
首先,所有数据的产生都必须以停留为前提 。
其次,评论大于点赞,但又弱于关注、粉丝团、分享 。
互动指标大体上反映了一个直播间的人气状态 。
从算法判断的角度,是衡量直播间能否有效留住用户的重要维度之一 。
如果说一个直播间互动指标做的好,数据回传到数据库,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互动指标对比,数据好于对方的情况下,账号就可以优先获得系统的推荐流量 。
但是,一个账号的流量增长,光依靠互动指标并无法长期驱动 。
一款商业化产品的终点一定是盈利,直播间同样也是 。
能够有效获得停留,只是证明了目标直播间的留人能力,其次还要考量留人之上的变现能力 。
这时候涉及的就是交易指标 。
一切跟交易行为相关的指标,均为交易指标 。
交易指标仍然可以被拆分为交易行为与交易数据 。
交易行为包含购物车点击、商品链接点击、订单创建等;
交易数据包含GMV、UV价值、人均GMV等 。
遵循“最基础的指标就是最重要”的原则,在交易行为当中,购物车点击为最核心的指标 。
没有购物车点击,所谓的转化成单都是泡影 。
同样在交易数据当中,UV价值作为最小的单元,地位首当其冲,UV价值*场观得出GMV,GMV/下单人数得出人均GMV 。
综上,对于指标的优先排序,能够有利于直播间的运营者,在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
比如起号阶段对停留的追求;流量上升时,对于购物车点击率、UV价值的要求 。
但是实际的算法体系中,指标的优先排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排序,而是线性基础上的交叉排序 。
直播间不会单纯因为某一个指标的增长,而迅速获得流量的推荐,而是需要将多个指标在优先排序的基础上,交叉增长 。
互动指标、交易指标决定了直播间的数据体现,而数据体现对应的即是流量指标,如场观、峰值等 。
场观大体上决定了直播间在过去几场当中的指标体现,峰值则分为开场峰值跟推荐峰值 。
开场峰值同样受历史模型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